2015年GCT考试逻辑知识复习讲解5
第十七个问题如何理解"能"和"最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支持上述论证?"
这一提问方式可用于单选题,也可以用于复选题。用于单选题时,在诸选项中,只有一个支持题干。解答这类试题可运用排除法。用于复选题时,可以有不只一个复选项支持题干,解答这类试题时,排除不支持题干的复选项,全部选择支持题干的复选项,不必在排除后的复选项间进行支持力度的比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这一提问方式只用于单选题。这一提问方式说明,在诸选项中,可以不只一个支持题干的论证。解答这类试题,在排除不能支持题干的选项后,如果能够支持题干的选项不只一个,那还需在它们之间进行支持力度的比较,选择支持力度最大的作为答案。
注意,"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以此种方式提问的试题,在诸选项中,可以不只一个支持题干的论证。这里所说的"可以不只一个",并不排斥"只有一个"。很多以此种方式提问的试题,在诸选项中,事实上只有一个支持题干的论证。
[例]在美国,实行死刑的州,其犯罪率要比不实行死刑的州低。因此,死刑能够减少犯罪。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质疑上述推断?
A.犯罪的少年,较之守法的少年更多出自无父亲的家庭。因此,失去了父亲能够引发少年犯罪。
B.美国的法律规定了在犯罪地起诉并按其法律裁决,许多罪犯因此经常流窜犯罪。
C.在最近几年,美国民间呼吁废除死刑的力量在不断减弱,一些政治人物也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在竞选中承诺废除死刑了。
D.经过长期的跟踪研究发现,监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酝酿进一步犯罪的温室。
解析:正确答案B。
如果B项真,则可以认为,许多罪犯,为了躲避死刑的风险,宁愿采取流窜作案的方式,选择不实行死刑的州作案。这样,虽然实行死刑的州犯罪率因此下降,但全美国的犯罪率并没有下降。所以不能由此得出死刑能够减少犯罪的结论。
其余各项均不能质疑题干的推断
该题的提问方式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 这是一道单选题。
[例]去年,冈比亚从第三世界国际基金会得到了25亿美元的贷款,
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5%;今年,冈比亚向第三世界国际基金会提出两倍于去年的贷款要求,它的领导人并因此期待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增加10%。但专家们认为,
即使上述贷款要求得到满足,冈比亚领导人的期待也很可能落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支持专家们的意见?
Ⅰ.去年该国5%的GNP增长率主要得益于农业大丰收,而这又主要是难得的风调雨顺所致。
Ⅱ.冈比亚的经济还未强大到足以吸收每年30亿美元的外来资金。
Ⅲ.冈比亚不具有足够的重工业基础以支持每年6%以上GNP增长率。
A. 仅Ⅰ和Ⅱ。 B. 仅Ⅰ和Ⅲ。
C. 仅Ⅱ和Ⅲ D.Ⅰ、Ⅱ和Ⅲ。
答案是D。
该题的提问方式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
这是一道复选题。
[例]今年春节期间,B市没有一个市民因为燃放烟花炮竹而受到警方拘禁或传讯。这说明,B市关于严禁燃放烟花炮竹的法令得到了完全的实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
A.大年初一凌晨,市民老张家的玻璃窗被邻居燃放的炮竹震碎。
B.警方得到可靠举报,春节前夕,B市的几个地下窝点生产了大量的烟花炮竹。
C.春节期间,警方收到十几个关于有人燃放烟花炮竹的电话举报。
D.春节期间,B市多处出现火警。
解析:答案是A。
B市关于严禁燃放烟花炮竹的法令得到了完全的实施,意味着B市没有一个人违禁燃放烟花。题干由B市没有一个市民因为燃放烟花炮竹而受到警方拘禁或传讯,就得出结论,B市关于严禁燃放烟花炮竹的法令得到了完全的实施。这个论证可被质疑的地方显然很多。
各选项的断定如果为真,都能对题干的论证提出质疑,但力度最大的是A,因为它断定的情况构成了对题干结论的直接否定。其余各项的力度都不如A。例如,D项断定的火警,不一定是燃放烟花所致;C项断定的电话举报,不一定属实;B项断定的地下窝点生产的烟花炮竹,不一定就销售出去;销售出去,也不一定燃放。
该题的提问方式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这自然只能是一道单选题。
第十八个问题
什么是可行的解题一般要领?
从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分配用于逻辑应试的时间,即恰当确定逻辑部分在整个GCT考试中的用时比例。如果必要,可占用一些其它科目的时间,但要做到刻刻心中有数,不可过多占用,盲目占用。
先答最前面的若干题。一般地说,难题不会排在最前面的若干题。
优先答多道试题基于同一题干的试题。
优先答题干简短的试题。
优先答熟悉的试题。所谓熟悉,是指或者在练习中已解答过的,或者虽然没解答过,但对试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已明显了解的。
把直觉和思考结合起来,以缩短答题时间。通过大量解题来提高敏锐的直觉。多做规范的模拟试题,有利于提高此种直觉。
碰到难题,先放一放。
知识-能力型试题涉及相关逻辑知识,但解题不一定要运用相关知识。对任一试题,即使是知识-能力型试题,首先把它作为能力型的来思考,除非发现有必要思考相关的逻辑知识及其运用。
能力型试题是能力型考试逻辑试题的主要部分,一般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或技巧,解题一定从对具体试题的具体思考出发,不要从所谓的技巧模式出发。
如果题干较长,可先读问题,再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题干。
备考解题,既要有选择思考(为什么选择某项为答案),又要有排除思考(为什么不选择其它项为答案);实考解题,尽可能既要有选择思考,又要有排除思考,特别是对于有干扰项的试题。
第十九个问题
什么是必要的解题辅助方法?
有两种解题辅助方法,一种称为欧拉图示法,另一种可称为表格法,可以明显有助于解题思路的清晰化。
先通过例题说明。后面的相关部分有进一步的讨论。
下例用的是欧拉图示法。
[例]
1-2基于以下题干:
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也当上了门卫;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1.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则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A.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
B.没有一个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办理了暂住证。
C.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是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
D.有些门卫没有就业许可证。 (答案是C)
2.以下哪个人的身份,不可能符合上述题干所作的断定?
A.一个获得了就业许可证的人,但并非是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
B.一个获得了就业许可证的人,但没有办理暂住证。
C.一个办理了暂住证的人,但并非是安徽来京打工人员。
D.一个办理了暂住证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 (答案是D)
解析:题干的条件可以下图刻划。依据下图可清晰准确地解答该题。
就业证
暂住证
安徽人
门卫
武校学员
[例]刘健、马明、张益三个男生各有一个妹妹,这天,六个人一起打乒乓球,进行的是男女混合双打,并且规定,兄妹两人不搭伴。
第一盘对局情况是:刘健和小萍对张益和小英。
第二盘对局情况是:张益和小红对刘健和马明的妹妹。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 刘健和小红、马明和小英、张益和小萍各是兄妹。
B. 刘健和小英、马明和小萍、张益和小红各是兄妹。
C. 刘健和小萍、马明和小英、张益和小红各是兄妹。
D. 刘健和小红、马明和小萍、张益和小英各是兄妹。
答案是A。
① 第一盘对局:由刘键和小萍是搭伴,可知刘键的妹妹不是小萍;由张益和小英是搭伴,可知张益的妹妹不是小英。
② 第二盘对局:由张益和小红是搭伴,可知张益的妹妹不是小红;由刘键和马明的妹妹是搭伴,可知马明的妹妹不是小红。
③ 由张益的妹妹不是小英和小红,可知张益的妹妹是小萍;由小红不是张益和马明的妹妹,可知小红是刘健的妹妹。
④ 由小红是刘健的妹妹,可知小英不是刘健的妹妹。由小萍是张益的妹妹,可知小萍不是马明的妹妹。
⑤由小英不是张益和刘健的妹妹,可知小英是马明的妹妹。(或者:由小红和小萍马明的妹妹,可知小英是马明的妹妹。)
可借助以下表格解题,其中,√和×分别表示是或不是兄妹关系。数字表示推断的步骤:
小英 小红 小萍
刘健 × ④ √ ③ × ①
马明 √ ⑤ × ② × ④
张益 × ① × ② √ ③
第二十个问题
如何发现"解题之扣" ?
[例]
储存在专用电脑中的某财团的商业核心机密被盗窃。该财团的三名高级雇员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经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
第一, 机密是在电脑密码被破译后窃取的;破译电脑密码必须受过专门训练。
第二, 如果甲作案,那么丙一定参与。
第三, 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专门训练。
第四, 作案者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人或一伙。
从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作案者中有甲。 B.作案者中有乙。
C.作案者中有丙。 D.作案者中有甲和丙。
储存在专用电脑中的某财团的商业核心机密被盗窃。该财团的三名高级雇员甲、乙、丙三人涉嫌被拘审。经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
第一, 机密是在电脑密码被破译后窃取的;破译电脑密码必须受过专门训练。
第二, 如果甲作案,那么丙一定参与。
第三, 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专门训练。
第四, 作案者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人或一伙。
从上述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作案者中有甲。 B.作案者中有乙。
C.作案者中有丙。 D.作案者中有甲和丙。
此题之"扣"是:假设丙没作案…
答案是C。
假设丙没作案,则甲没作案,则作案的是乙;又乙没有受过破译电脑密码的专门训练,不具备单独作案的条件。因此,三人中无人作案,与条件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作案者中一定有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