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0:48:39

2015年GCT考试逻辑知识复习讲解4

第十四个问题
    如何应对干扰项?
    如果对同一道试题,我们感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都满足正确性,那么最大的可能是遇到了干扰项,即似乎成立但实际上不成立的选项。
    不一定每道试题都有干扰项。但确实有许多试题有干扰项。有的题可能有多个干扰项。设计干扰项,是许多试题制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高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干扰项的识别、分析和排除因题而异。
    下面通过实例说明。
    [例]
    某实验室一共有3种类型的机器人,A型能识别颜色、B型能识别形状,C型既不能识别颜色也不能识别形状。实验室用红球、篮球、红方块和蓝方块对机器人1号和2号进行实验,命令它们拿起红球,但1号拿起了红方块,2号拿起了篮球。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哪项断定一定为真?
    A.1号和2号都一定是C型。
    B.1号和2号中有且只有一个是C型。
    C.1号是A型且2号是B型。
    D.1号不是B型且2号不是A型。
    E.1号可能不是A、B、C三种类型的任何一种。
    C.1号是A型且2号是B型。
    D.1号不是B型且2号不是A型。
    正确答案是D。
    指令是拿起红球。
    1号拿起了红方块,足以说明1号不能识别形状;2号拿起了篮球,足以说明2号不能识别颜色。
    答案为什么不是C项?
    1号拿起了红方块,足以说明1号不能识别形状,但不足以说明1号能识别颜色。
    [例]
    据《科学日报》消息,1998年5月,瑞典科学家在有关研究中首次提出,一种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只有在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才能提取。
    如果《科学日报》的上述消息是真实的,那么,以下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
    Ⅰ
1997年4月,芬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提出过,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除了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不可能在其他对象中提取。
    Ⅱ
荷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证明,在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并不能提取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这种微量元素可以在某些深海微生物中提取。
    Ⅲ 著名的苏格兰医生查理博士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证明,该微量元素对防治老年痴呆症并没有特殊功效。
    A.只有 Ⅰ。 B.只有 Ⅰ和Ⅱ。 C.只有 Ⅰ和Ⅲ。 D.Ⅰ、Ⅱ和Ⅲ。
   
                  

kyone 发表于 2017-8-6 22:11:23

    [ ]
据《科学日报》消息,1998年5月,瑞典科学家在有关研究中首次提出,一种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只有在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才能提取。
    题干概括:Who(何人)
    When(何时)
    What(何种观点)
    如果《科学日报》的上述消息真实,那么,以下哪项不可能真实?
    Ⅰ
1997年4月,芬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提出过,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除了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不可能在其他对象中提取。
    Ⅱ
荷兰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证明,在未经加工的加勒比椰果中,并不能提取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这种微量元素可以在某些深海微生物中提取。
    Ⅲ 著名的苏格兰医生查理博士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证明,该微量元素对防治老年痴呆症并没有特殊功效。
    答案A。
    解析:
    Ⅰ不可能是真实的。因为由题干,上述观点,是瑞典科学家在1998年5月首次提出的,因此,芬兰科学家不可能在1997年4月已经提出过。
    Ⅱ 和 Ⅲ都可能是真的。因为题干只是断定,《科学日报》登载的消息是真实的,而没有断定消息中提到的瑞典科学家的观点是成立的。■
    在此题中,如果混淆了消息的真实性,和消息中提到的观点的真理性这两个不同概念,就会选择D项。因此,D项是干扰项。
    [例]*    市妇联对本市8100名9到12岁的少年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75%的孩子"愿意写家庭作业",只有12%的孩子认为"写作业挤占了玩的时间"。对于这些"乖孩子"的答卷,一位家长的看法是:要么孩子们没有说实话,要么他们爱玩的天性已经被扭曲了。
    以下哪一项陈述是这位家长的推论所依赖的假设?
    A.要是孩子们能实话实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表示"愿意写家庭作业",而只有很少的孩子认为"写作业挤占了玩的时间"。
    B.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下,孩子们已经认同了"好学生、乖孩子"的心理定位,他们已经不习惯于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C.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孩子们整天埋头学习,逐渐习惯了缺乏娱乐的生活,从而失去了爱玩的天性。
    D.与写家庭作业相比,天性爱玩的孩子们更喜欢玩,而写家庭作业肯定会减少他们玩的时间。
    前提:"愿意写家庭作业"的占75%,认为"写作业挤占了玩的时间"只占12%
   
                  

kytwo 发表于 2017-8-6 22:28:19

    结论:要么孩子们没有说实话,要么他们爱玩的天性已经被扭曲了。
    上述前提显然不能直接推出上述结论。
    问:假设哪一项能使这一推论成立?
    A.要是孩子们能实话实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表示"愿意写家庭作业",而只有很少的孩子认为"写作业挤占了玩的时间"。
    B.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下,孩子们已经认同了"好学生、乖孩子"的心理定位,他们已经不习惯于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C.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孩子们整天埋头学习,逐渐习惯了缺乏娱乐的生活,从而失去了爱玩的天性。
    D.与写家庭作业相比,天性爱玩的孩子们更喜欢玩,而写家庭作业肯定会减少他们玩的时间。
    答案是D。
    对于75%的孩子表示"愿意写家庭作业"的调查结果,家长认为有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没有说实话;第二,说的是实话,这说明他们爱玩的天性被扭曲了。家长这两个关于原因的推论,显然都基于同一个假设:与写家庭作业相比,天性爱玩的孩子们更喜欢玩。
    如果假设A项,则会推出:表示"愿意写家庭作业"的孩子一定没有说实话,这并不是家长的结论。因此,A项并不是所依赖的假设。
    [例]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为西宁的海拔高于西安,因此,西宁的空气比西安稀薄。
    以下哪项中的推理与题干的最为类似?
    A.一个人的年龄越大,他就变得越成熟。老张的年龄比他的儿子大,因此,老张比他的儿子成熟。
    B.一颗树的年头越长,它的年轮越多。老张院子中槐树的年头比老李家的槐树年头长,因此,老张家的槐树比老李家的年轮多。
    C.今年马拉松冠军的成绩比前年好。张华是今年的马拉松冠军,因此,他今年的马拉松成绩比他前年的好。
    D.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产品质量越高并且广告投入越多,产品需求就越大。甲公司投入的广告费比乙公司的多,因此,对甲公司产品的需求量比对乙公司的需求量大。
    [ ]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为西宁的海拔高于西安,因此,西宁的空气比西安稀薄。
   
                  

kytwo 发表于 2017-8-6 23:47:59

    以下哪项中的推理与题干的最为类似?
    A.一个人的年龄越大,他就变得越成熟。老张的年龄比他的儿子大,因此,老张比他的儿子成熟。
    B.一颗树的年头越长,它的年轮越多。老张院子中槐树的年头比老李家的槐树年头长,因此,老张家的槐树比老李家的年轮多。
    答案是B。
    为什么不选A?(题干和B项的推理一定成立;A项的推理不一定成立。为什么?)
    [
]在接受治疗的腰肌劳损患者中,有人只接受理疗,有人接受理疗与药物双重治疗。前者可以得到与后者相同的预期治疗效果。对于上述接受药物治疗的腰肌劳损患者来说,此种药物对于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 对于一部分腰肌劳损患者来说,要配合理疗取得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是不可缺少的。
    Ⅱ 对于一部分腰肌劳损患者来说,要取得治疗效果,药物治疗不是不可缺少的。
    Ⅲ 对于所有腰肌劳损患者来说,要取得治疗效果,理疗是不可缺少的。
    A.只有Ⅰ。 B. 只有Ⅰ和Ⅱ。 C. Ⅰ、Ⅱ和Ⅲ。
    D. Ⅰ、Ⅱ和Ⅲ都不一定为真.
    答案是B。
    第十六个问题
    如何理解"如果为真" ?
    GCT逻辑试题的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削弱)上述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现象?"
    "如果为真",是试题问句中一个最常用的关键词。正确理解这个关键词很重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的含义是:第一,并不承诺上述断定是真的,也就是说,即使在提问者看来,上述断定事实上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第二,相关的讨论以"上述断定为真"作为假设或前提,不论这种假设是否符合实际、常识或相关知识。
    这里可能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这种假设符合或者至少没有理由认为违反实际、常识或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很自然,不会干扰正确思考。第二种情况,这种假设明显违反常识或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会变得不自然,就可能干扰正确思考。
    [例]有个叫艾克思的瑞典人最近发明了永动机。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由于永动机违反科学原理,上述断定不可能为真。
    B.所有的瑞典人都没有发明永动机。
    C.有的瑞典人没有发明永动机。
    D.有的瑞典人发明了永动机。
    答案是D。■
   
                  

kytwo 发表于 2017-8-7 01:06:15

    上题题干的断定违反科学常识,因而不可能是真的。但如果假设题干为真,只能推出D项一定为真,不能推出其它项一定为真。例如,A项显然事实上是真的,但不能从题干推出。
    [例]每一个实数表示且只表示一个时刻。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Ⅰ 存在两个实数表示同一时刻。
    Ⅱ 有的时刻没有实数加以表示。
    Ⅲ 存在一个实数表示不同的时刻。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Ⅰ、Ⅱ和Ⅲ。
    解析:答案是C。
    Ⅰ可能是真的。因为"存在两个实数表示同一时刻"并不构成对"每一个实数表示且只表示一个时刻"的否定。
    Ⅱ可能是真的。同样因为"有的时刻没有实数加以表示"并不构成对"每一个实数表示且只表示一个时刻"的否定。
    Ⅲ不可能是真的。因为如果"存在一个实数表示不同的时刻"是真的,则"每一个实数表示且只表示一个时刻"就不可能是真的。
    可以设想有一群男孩和一群女孩,对于他们,如果事实上"每一个男孩都喜欢且只喜欢一个女孩",则"存在两个男孩喜欢同一个女孩"可能是真的;"有的女孩没有男孩喜欢"也可能是真的;而"存在一个男孩喜欢不同的女孩"就不可能是真的。■
    事实上实数和时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一个实数表示且只表示一个时刻,并且每一个时刻都有并且只有一个实数表示。但题干只断定:每一个实数表示且只表示一个时刻;并没有断定:每一个时刻都有并且只有一个实数表示。因此,如果题干为真,Ⅱ的断定"有的时刻没有实数加以表示"可能为真,尽管事实上它不可能为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GCT考试逻辑知识复习讲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