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GCT考试逻辑推理测试之应用
第八讲 应用一、定义判断
在定义判断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定义的含义,抓住定义的关键点,然后把选项依次和定义对照,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定义的规定与要求。
二、语意预设
我们通常进行推理时,前提和结论总是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内容或意义,使得我们可以由前提想到、推出结论,正是这种共同的意义潜在地引导、控制着从前提到结论的思想流程。
三、对当关系
四、条件判断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所谓充分条件就是仅有这条件就足以带来结果,无需考虑别的条件了。它是谁成立,谁一定也成立,比如A→B,如果A成立,那么一定有B,则A是B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没有这个条件,结论一定不对。比如B→A成立,那么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五、命题推理
命题间的推理关系
(1)若A→B为原命题,则:B→A为逆命题;非A→非B为否命题;非B→非A为逆否命题。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为等价命题。
(2)或命题和与命题
或命题:B1或B2表达为B1+B2
与命题:B1与B2表达为B1*B2
A→B1+B2的逆否命题为非B1*非B2→非A
A→B1*B2的逆否命题为非B1+非B2→非A
B1+B2→A的逆否命题为非A→非B1*非B2
B1*B2→A的逆否命题为非A→非B1+非B2
六、模态推理
七、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指出两种现象不可比,或者在可比的情况下指出反例的存在是削弱类比论证常用的方法;相反,指出两种现象的可比性,或者指出不存在与类推属性相关的反例,则是强化类比论证的主要方法。
八、结构比较
推理结构比较是主要从形式结构上比较题干和四个选项之间的相同或不同,即比较几个不同推理在结构上的相同或者不同。其解题基本思路是,着重考虑从具体的、有内容的思维过程的论述中抽象出一般形式结构,即用命题变项表示其中的单个命题,或用词项变项表示直言命题中的词项,每一个推理中相同的命题或词项用相同的变项表示,不同的命题或词项用不同的变项表示。做这类题型只考虑抽象出推理结构和形式,而不考虑其内容的对错,只要找到一个类似结构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九、逻辑描述
逻辑描述题主要考查我们在体会段落推理之后是否具备以下能力:把握推理方法或特点的能力;识别推理的结构方法的能力;论点构建中某句话对结论或前提是否起作用或起到什么作用的能力。
附录一:命题特点
第一,继续保持较大的阅读量;每一题将保持一定的篇幅,很少出现只有一行的题干。逻辑某种意义上考的就是阅读理解
第二,提问方式将更加灵活多变;通过各种提问,解题时使考生的推理思路拐的弯越来越多,进一步增大考生的适应难度。
第三,
由于逻辑命题的特殊性,很难做到每年的逻辑题目都是全新的,不少考题都将是考生在平时训练中见过的,甚至以前考过的试题会拿过来或稍作变化以后再考。
附录二:答题策略
答题三步曲:读取→抽象→推理
即第一步是快速读取题干与问题;第二步是抽象出题干的逻辑主线;第三步是根据问题要求,结合题干逻辑主线与备选选项推理出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