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0:48:03

2015GCT逻辑备考:逻辑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1

(一)性质命题的类型
    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命题也叫直言命题或直言判断,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全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全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唯心主义者。
    (3)特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
    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
    例如: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
    (5)单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6)单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警察
    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全称判断。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1)全称肯定判断,简称为“A”判断,可写为“SAP”
    (2)全称否定判断,简称为“E”判断,可写为“SEP”
    (3)特称肯定判断,简称为“I”判断,可写为“SIP”
    (4)特称否定判断,简称为“O”判断,可写为“SOP”
    (二)对当关系
    从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来说,判断主项“S”的外延与谓项“P”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共存在五种:全同关系、被包含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所谓同一素材的判断,就是指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判断。这里所说的真假,并不是各种判断内容的真假,而是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对当关系就是指具有相同素材的性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矛盾关系。这是A和O、E和I之间存在的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
    例如: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
    例如:I:有些物体是固体(真) E:所有物体都不是固体(假)
    (2)差等关系。这是A和I、E和O之间的关系。如果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例如: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
    例如: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 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假不定)
    (3)反对关系。这是A和E之间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
    例如: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E:所有事物都不是运动的(假)
    例如: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 E:我班同学都没学过日语(真假不定)
    (4)下反对关系。这是I和O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关系。
    例如: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 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
    例如: 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O:我班有些同学没学过日语(真假不定)
    为了便于记忆,逻辑学中把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用“逻辑方阵”来表示:
    一般把单称命题作为全称命题的特例来处理。但是,在考虑对当关系(即真假关系)时,单称命题不能作为全称命题的特例。如果涉及有同一素材的
单称命题,那么以上所述的对当关系要稍加扩展: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是矛盾关系;全称命题与同质的单称命题是差等关系;单称命题与同质的特称命题也
是差等关系,但与不同质的特称命题是下反对关系;单称命题与不同质的全称命题是反对关系。把单称命题考虑其中,所有对当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GCT逻辑备考:逻辑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