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0:46:06

厦门大学2003年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

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很多变化,具体可归纳为考试时间将提前一周、全国各省份分区划复试线、专业突出者允许破格复试三个变化。对于广大考研学习来说,提前进入考前冲刺模式。但不管招生政策如何变化,考研真题仍然是同学们考研复习的必备资料。以下是厦门大学2003年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回忆版)。
   
      厦门大学2003年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回忆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407)
        一、名词解释(30分)
    1、《估计》
    2、新月社
    3、中国诗歌会
    4、朦胧诗
    5、新写实小说
    6、《随想录》
      二、简答(70分,第1题10分,其余每题15分)
    1、鲁迅的《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孤独性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3、1949-1966年的中国散文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4、张洁作品的艺术风格经过了什么样的变化?
    5、1985年为什么被一些批评家认定是中国当代文学“转折”的标志?
      三、论述题(50分)
    从鲁迅和20年代乡土小说的创作开始到80年代汪曾淇的创作,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乡土抒情小说,请你简要梳理20世纪中国乡土抒情小说的发展脉络,并以鲁迅的《社戏》(或冯文炳的《竹林的故事》)、沈从文的《边城》、汪曾淇的《受戒》(或《大沼纪事》)为例,分析中国乡土抒情小说的审美特征。
    文学基础(311)
        一、名词解释(60分)
    1、审美教育
    2、叙事体验
    3、体验
    4、艺术直觉
    5、期待视野
    6、乐府
    7、昭明文选
    8、江西诗派
    9、三言二拍
    10、纳兰性德
    11、《女神》
    12、语丝社
      二、简答题(20分)
    1、从《雷雨》到《日出》,曹禺的戏剧创作发生了那些变化?
    2、请说出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各自的创作特点。
      三、问答题(70分)
    1、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如何坚持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请以《红楼梦》为例说明。(25分)
    2、试论《离骚》中的屈原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25分)
    3、试析鲁迅小说的独特性。(20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厦门大学2003年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