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考点解析: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易出选择题、辨析题】(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
2. 真理与谬误有原则区别、但又相伴相生,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超出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转化为谬误;反之亦然。
易错提示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相对真理是包含有谬误因素的真理。
3. 真理是客观的: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4. 主观真理论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说成是纯主观的形式。其典型表现:第一,“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马赫主义);第二,“有用即真理”(实用主义)。
(二)真理是具体的
1. 真理的主体、客体是具体的,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它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
3. 任何真理都是一个过程,是全面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重要考点、常考点,可出各种题】
考点点拨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可以作为思想方法运用。如对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等的分析,就离不开这一哲学原理1. 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外部世界的可知性。 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深度上要发展。
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两者缺一不可。
(2) 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的,并通过它们表现出来。
(3)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 理论上,要反对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是其现实表现;后者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怀疑主义和诡辩论是其现实表现。
(2) 实践中,对待任何科学真理,都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常考点,易出选择题、分析题】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真理的本性是主客观相符合。检验一种认识是否为真理,既不能在纯主观的范围内解决,也不能在纯客观范围内解决。第二,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即实践能把主客观联结起来加以对照,从而检验出主客观是否相符合。
2. 实践检验不排斥逻辑证明。逻辑证明是探索、论证真理的重要手段,但逻辑证明(其规则、前提和结论)要以实践检验为基础。
3. 我国1978 年开展的实践标准的大讨论,对于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有重大意义。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性和最终性。
2.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检验真理的有限性和历史性。
3.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易错提示
不要把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误认为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实践标准。这否认了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四、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易出选择题】
1. 真理是一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强调的是客体尺度,表明人的活动有客观制约性。
2. 价值是多元的(即同一事物能满足多人需要),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强调的是主体尺度,表明人的活动有主观目的性。
3.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探索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与基础;实现价值是探索真理的目的和归宿。两者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重要考点,易出分析题】
相关链接
可与有关党的思想路线的几个知识点相贯通,就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当前深化改革的指导意义出大型分析题。
(一)认识论与思想路线【易出选择题】
1. 哲学上有两条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2. 实际工作中有两条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
3.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是一致的: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论。
(二)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易出分析题】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哲的精髓,也是中共的思想路线。
2. 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1) 20 世纪20 至30 年代,毛泽东在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根据新的实践,在“实事求是”之前加上“解放思想”,成功地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适应党和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后又加上“与时俱进”,从而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3.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关系:
(1)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观念、旧框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 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
(3) 与时俱进,是指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有机统一:
a.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内在统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要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归宿。
b. 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紧密相连。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解放思想的内涵才更加具体深刻。
c. 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不可分割。把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才能赋予实事求是以更加鲜明的时代感。
d. 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基础,与时俱进是目的,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4.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哲的精髓。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 它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哲学基础,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指导思想。
(4) 它是批判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易出分析题】
1. 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2. 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
考生关注:
2015年考研写作冲刺备考2015政治分析题答题万能模板2014年每月时事政治2015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更多2015备考攻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