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5:42:35

2014年考研政治试卷体现一个字:“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2014年度的研究生考试政治考试刚刚结束,我们第一时间请到新东方在线万磊老师和杨加宁老师作客我们的访谈间,两位老师好。
    万磊: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杨加宁:同学们好。
    主持人:请两位老师帮我们分析一下今年政治试卷的总体特点,与往年相比难易程度怎么样。
    万磊:好,同学们,今天早上2014年的
    第三个体现活体现在,如果说大家以往理解考研政治是很严肃的,或者是一些宏大叙事的东西,那今年的不仅是体现在关乎世界和全中国人民的,我们说国家层面的,政府层面的各个领域的一些宏大叙事的问题,此外还体现在我们,包括中国和世界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都关心和关切的一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问题。它不论从分析题的命题背景还是从材料的搜集和整合,都体现了它越来越有生活化,有生活气息,不光是问题贴近我们的生活,就连材料都处处体现了它的故事性、可读性都非常强。
    所以我们说今年的考题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的新颖灵活,这个新颖灵活实际上同学们,它对我们的作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同学们认为政治考研只需要立足于死记硬背的记,把知识点作为记忆在考场上再现,但是现在的考试更多的需要大家立足于理解,立足于应用,必须要融会贯通懂,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选择题上说,我刚才说的马哲,毛中特和史纲三门,论单选题还是多选题,体现出了一贯的命题趋势,就是以稳定为主。大纲里面涉及的一些重点区域,在试卷里都有体现。不光是在考察一些细节性重点命题的同时,还体现了同学们对于应约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体现,这是我说的选择题。那在下面的时间里,我着重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我们三门课程的分析题。
    第34题是一道马哲题是,是节选是人民日报里讲的山东某地,运用循环经济,秸秆通过不同的过程,一步步通过人们的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每个过程里都使它产生了经济效益的过程,最后这道题有两个设问。第一个说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出力不再难的巧。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一开始我们说秸秆处理的时候,农民觉得这个秸秆的处理焚烧,是一个处理的方法。但是无形中又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说无论是建蘑菇厂进行处理,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建有机复合肥还是到最后的一个生态修复工程,整体的一个废物再利用的过程。实际上它体现了处处、步步都产生了经济效益,变废为宝的过程。
    我们知道,一开始这个东西本身这个秸秆处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好的事情。但是到最后,经过中间到最后每一步,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处处、步步变废为宝。所以这个事情最后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在发生转化,而我们这个题目的第一问,考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如果同学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可以发现,这里面实际上很好的对应了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里面的矛盾的同一性的观点,里面体现了一种矛盾的转化的原理。
    我们说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每一步的过程中,无论是企业也好,政府也好,还是个人也好,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了条件。所以最后使本已无用的秸秆,步步变废为宝,产生经济效益。所以这个筛选,第一个叫矛盾转化原理在里有所体现。除了这个原理以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当地人是在调查研究本地情况的基础上,然后我们说结合本地的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想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结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他实际上是关注了这个矛盾的特殊性。而矛盾的特殊性我们说是科学分析问题的关键前提,又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kyfour 发表于 2017-8-6 16:56:47

    所以他告诉我们的方法论,就是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知道第一题让我们筛选的原理,就是巧用大循环,最后使处理不再难的过程里,体现了矛盾的转化观点,也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的原则。
    第二问说当生活中遇到难题矛盾的时候,上述信息对你有何启示。这是说的方法论意义,以及在日常中如何应用这种原理解决日常中的问题。我们知道无论是难题也好,矛盾也好,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有矛盾的普遍性,问题和矛盾普遍存在,就国家我们要正视矛盾,不回避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它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我们知道,实际上第二问,它首先可以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切入,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而且我们知道遇到难题和矛盾的时候首先不要紧张,我们要正确的面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循客观规律性的前提下,使得事物向着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这里面体现了矛盾的转化思想,所以我们说第一题,实际上马哲题体现了矛盾的筛选中规中矩。题目背景的考察给出的非常新颖,但是原理的提取和筛选,我相信对同学们不构成太大的难度。
    第二个题目是35题,毛中特的题目,这个题目考察的点的切入非常新颖。这个题目的第一问,它说的是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进中的中国式契机与中国式难题。我们说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取得了这个前进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也面临着中国所具有的一系列的,不但具有世界全球范围内共性,也带有一些中国个性特点的难题。比如说材料1里面的第二段,把这些难题都讲的非常清楚。原来我们只注重经济效益,现在更多的要注重环境。原来我们注重吃饱穿暖,现在更注重健康安全。
    这里面讲的中国式难题,更多的引发和导致的原因,比如说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有待于转变。比如说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战略调整,比如说我们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的约束趋紧,要调整。我们面临着发展差距,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情况。还有人民群众对于养老问题,对于医疗问题他们都有更多的新期待。而这些问题,他可能就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他们面临到的中国式难题。这个中国式难题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说更多的是体现在,我们的发展仍然不是非常的全面,不是非常的协调,不是非常的可持续。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统筹兼顾,进一步以人为本,进一步立足于更高的起点上,更高的目标上,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利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问,实际上我们说命题非常灵活,这在我们授课的过程中,没有直接的对这个中国式难题进行定位,所以需要同学们结合我们材料的阅读,再结合平时对于这个知识的理解,前后贯穿应用解决问题。
    第二问说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主席在国内主持的比如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国外外场访谈都谈到过。后半句的考察更多涉及到毛中特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新颖是在结合了一个背景,说需要我们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来解决问题。我们知道社会的基本矛盾,实际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原理告诉我们,我们说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不断的调整生产关系,不断的调整上层建筑,使它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是推动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根本的动力所在。
    所以我们说,我们从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发展至今,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事情,国情,党情都有所不同。这个过程中,我们说它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或者说它的上层建筑的建设,我们说它都不一定与生产力或者叫与经济基础完全相适应。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方式,然后来全面的促进改革,使得这个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断的相适应,使得上层建筑和不断的为他自己所在的经济基础服务,然后使得这个经济基础又很好的跟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所以我们说,它是不断的通过这种深化改革,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这种方式,来体现我们说,来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
    政治考研结束了,先要向同学们表示祝贺,并且也祝福同学们在将来的考试里面取得满意的成绩。下面我先对我们今年的试卷做一个总体性分析,我大致先讲一讲它的基本形式,然后我讲一下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其他的关于喀什的一些宏观形式,还有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杨加宁老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今天拿到试卷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拿2014年的考研政治试卷和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做对比来说,我们发现前4年给我们的感觉是以稳为主,稳中略有变化的话。今年的试题给我的最大的感觉,充斥我的头脑就是一个字,活。今年的考题,尤其是分析题的考察,处处体现了一个活字。我们说活体现在好几个方面,我认为有三方面:
    第一是今年这个试题,它充分体现了今年最新的文件和会议的精神。我们说,这个文件和会议的精神,它相对于同学们,比如说从2013年年初,或者从2013年的假期开始,这个考研开始正式复习是有时效性和新颖性的。所以内容对很多来说是知识性、灵活性的东西,所以体现了活这一点。
    第二点,我们发现这个考题充分体现了这样重要的纪年性的年份这样的特征。比如我们发现,今年的这个以分析题为例。今年的毛中特的分析题,就是以,我们说改革开放今年是35周年,以这个为契机和切入点,设置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还有我们说今年从第36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来说,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所以也是以这个为契机和背景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我们说这是第二点体现出来的活之所在,跟时效性的内容结合的很紧密,体现出纪念性的年份。
   
                  

kyfive 发表于 2017-8-6 18:21:49

    正因为这个改革的过程,贯穿了自从1978年发展至今的全方位,各个领域,所以我们说这个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以贯之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推进的过程。所以我们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第二个问题,整个毛中特命题非常灵活和新颖。
    下面36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个题目我们说这两个材料,第一个材料是一道非常新颖的材料。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考题,说1980年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象要永远的保存下去,那考生应该如何作答?那我们想,之所以这个主席象不能取下去,它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毛泽东同志,还是以他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还是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他们所领导的后期的,这个后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他们所完成的,或者推进的,他们不是割裂开的的事业,他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业。
    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所给我们开创的是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我们后续的事业,尤其是对中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时间基础,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后续的共产党人是沿着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所以从毛泽东同志开始,包括中国后续中国共产党人,实际上他们是在领导着在革命建设各个历史中,他们是在领导着一场建国,兴国,强国一个整个的完整宏观蓝图,一个整个的宏观的完整事业。
    所以我们说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毛泽东同志的想我们也要永远在天安门城楼上永远挂下去。因为我们说坚持毛泽东思想,实际上就是体现了坚持马列主义。
    这个第二问啊,叫做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它的深刻内涵及意义。这个题目包含了两问,首先我们要解释这两个不能否定的内涵,要想解释两个不能否定,就必须要认识两个时期。一个叫改革开放前的时期,一个叫改革开放后的时期。所以说这两个时期都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的两个不同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前的时期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的过程,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是党领导人民开启了伟大征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历史阶段。这两个历史阶段虽然他们的时代背景,具体方法,指导思想不同,但是两个历史阶段不能割裂,也不是独立的。因为前一个历史阶段是为后一个历史阶段提供理论基础,改革动力。后一个历史阶段是对前一个历史阶段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所以我们说分清楚这两个历史阶段,这两个历史阶段是应该紧密联系,互不否定。我们应该用什么观点处理两个阶段呢?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眼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风清主流和支流,把党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整个看下来,这三道题目都体现了一点,就是命题非常灵活,需要考生朋友们灵活的综合应用记忆点,下面请加宁老师分析下面的内容。
    杨加宁:谢谢万磊老师,大家可能都有非常直观的印象了,前面这三门课程大家把握的也非常深入了,下面我介绍一下其他两个分析题。37题思修法纪,还有38继当代经济政治两到题。总体考试来看,对于整个考试选择题来说,但是感觉到并不难。比以往的估计和考前判断,要较为轻松和基本一些。如果同学们的成绩优所区别,那就靠后两道题了。思修法纪题能体现出以往思修法纪中要大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的特点,所以它深切把握住了大学生最关心迫切的就业还有职业发展的问题,从一个叫职业理想或者叫理想的高度,谈一谈如何对现实的转化,以及转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所以说北京新东方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在这各方面都体现的非常扎实。比如说万磊老师,他这个考前的平常课程,还有最后海淀体育馆3千人的讲课上,都可以非常准确的把握预测。比如说刚才万磊老师讲到的改革和两个不能否定,都是非常精确的命中。这对同学们的复习和2015年进一步的学习,都有非常深刻的指向,所以说这个情况下,同学们就明白了学习应该紧跟哪个老师。
    万磊:加宁老师对我们思修法纪,我要说一句,对于思修法纪他是直接对题目的原题,加宁老师在我们考前的多个场合都精准命中。今年北京新东方学校对考试的原理还是比较清楚的。
    杨加宁:客气了,也有偶然性,确实我们学校在业界的口碑是非常显著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靠考试之前的预测,还要有扎实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学习和实际的结合。像刚才万磊老师说的37题,都需要实际与学习结合,能拿到8分左右,剩下2分就是把例子中的人和事情带到理论里,基本的再说一遍,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kysix 发表于 2017-8-6 19:20:05

    最后一道题,讲的也是现在非常重视的叫经济类的话题。大家知道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个名字大家就能听出来,他首先讲的是世界话题。既有国际政治关系也有国际经济关系,过去几天已经连续考到国际政治话题了,今年一如既往的去考那国际经济关系可能就是重点,至少是之一。今年就考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话题,就是国际经济的体系。其中体现出了一种相对正能量的话题,因为什么呢?因为以往题目的考察规律里,也有一种褒贬,正或者反。它这种题材角度的往年,年与年之间的轮换。
    那么在往年中,又像去年,考的是一个美国的亚太战略的过程,或者叫重返亚太的思路。用中国世界经济政治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一种负面的角度。考前我们就跟大家说清楚,考试一定会考正面的,果然是从经济角度考察。第一问问的是比较基本的,是提高学习能力。第二个问的就比较主流,比较正统,问的是国际关系中,中国面临经济全球化采取什么样的作为和办法,再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再谈一谈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政策。所以整体来说,题目还是很四平八稳的。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复习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2015年的同学们,听到这样的分析,肯定也是心里踏实多了。所以同学们先基础后提高,先理论后资料的这样的思路,肯定会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
    主持人:经过两位老师对我们2014年考试题的解析,肯定会对2015年的考生带来很大的帮助,感谢两位老师作客我们的访谈间,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考研政治试卷体现一个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