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5:42:15

2015年考研政治考前知识点预测(七)

一、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两次飞跃过程)
    原理:
    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
    (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
    ③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②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
    第一,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
    第二,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3)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①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
    (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因为:
    ①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2)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②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③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
    ④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
                  

kytwo 发表于 2017-8-6 16:17:58

(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在认识活动中,理性的因素起主要作用,但人的非理性因素,即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仰、习惯、本能和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情感、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激发和调控因素,是认识运动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3)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
    (4)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①动力作用;②诱导作用;③激发作用。
    (四)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或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复杂的,认识的主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复调查研究、补充、修正。
    (2)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方法论: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二,重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三,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结合。
    二、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观上的唯物论)
    原理:
    (一)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 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特点的只有社会实践。
                  

kysix 发表于 2017-8-6 16:55:45

(3)实践不仅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实践能够把主观的认识变为客观现实,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所以,只有实践的结果能验证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五)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这就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
    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
    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六)价值及其特点、价值评价、价值选择
    (1)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2)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与多维性
    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
    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②人的需要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
    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所谓价值评价,就是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实践改造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
    价值评价的特点是:
    ①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4)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①价值选择:客体可以在各方面满足主体人的不同需要,即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对客体价值进行选择。
    ②价值选择的实现:只要主体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合理的,即不损害和不有悖于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的选择就能够实现。
    (七)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区别又统一。
    (2)真理和价值首先是有区别的: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而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真理是一元的,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3)真理和价值作为人类活动所追求的两个目标,二者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机的结合,人类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各种活动。
    方法论: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原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1)无论在实践还是在认识活动中,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都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两大根本原则。
                  

kytwo 发表于 2017-8-6 18:03:04

前者要求人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后者则要求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前者使人的认识和实践符合客观性,注重统一性,后者则使人的活动符合目的性,侧重多样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的活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是人的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用马克思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
    第一,要求我们对根据客观存在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分析,科学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我们又要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科学认识来调节自己的需要和计划,来规范自己的利益,找到各种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和结合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规律提出来的。
    (3)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又把人们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 “以人为本”原则。
    (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世界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方法论: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结合。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考研政治考前知识点预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