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5:41:56

2014考研政治考前分析题预测:“十面霾伏”

最近一阶段,全国各地雾霾天气相当普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同其它建设一起被称为“五位一体”建设,而且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机制。所以,“十面霾伏”是2014年考研[微博]政治命题的热点。在深入研究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和大纲解析的基础上,预测一道关于“十面霾伏”的材料分析题,希望能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带来帮助。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4日,在京参加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的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向到场的记者开玩笑说:“我很同情大家,由于最近几年一直在四川搞乐和家园项目,所以享受的都是青山绿水,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要比在北京为环保事业奔忙的各位幸福多了。”
    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北京、河北两地的何书军两次雾霾天气都正好深陷其中。他告诉记者,最初到北京觉得只是一场雾,没什么大不了的,开车小心些就行了,但后来从报道中了解到现在更多的是霾,不仅能见度低,而且会给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下次再有雾霾,我就不来北京了,等雾霾散了再过来。还是健康最重要。”
    雾霾的“卷土重来”使网络上各大论坛、微博上关于空气污染的热议继续升温,不少网友纷纷感叹“有多少雾霾可以重来”,自嘲在“十面霾伏”中“听取咳声一片”;“借我一双慧眼吧!”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感叹,想在雾中把城市看清,更想明白雾霾原因所在。为何出现如此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还将持续多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清你的样子。”这是最近一则突然蹿红的笑话,调侃的就是全国多地发生的雾霾天气。
    ——摘编自《新华网》(2013年7月25日)
                  

kyfour 发表于 2017-8-6 15:58:06

    材料2
    今年6月,北京雾霾日数达18天,成为继今年1月之后又一个空气质量“爆表”月。
    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影响数亿人口、严重的水污染威胁着群众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的土壤污染问题密集爆发……高速发展30多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污染问题也更加强烈、集中地显现。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过程,现在还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而且环境总体恶化的压力还在加大。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然而,仍有一些地区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在GDP增长的同时,留下了巨额的“生态赤字”。
    松花江水污染、云南曲靖铬污染、湖南郴州血铅事件、湖南“毒大米”事件……层出不穷的公共环境事件一次次给粗放发展模式敲响警钟。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政府在5月14日发表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人权保障。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说:“我们必须从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负责的高度,唤起对保护资源环境的高度自觉和警醒;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老路,而要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在频频出现的环境事件面前,单一的经济增长指标苍白无力,让我们重新审视天平上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分量。
    近期集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警示我们,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更加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摘编自《新华网》 2013年7月22日
                  

kyone 发表于 2017-8-6 16:21:06

    (1)结合材料1,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十面霾伏”频频发生的根源。 (4分)
    (2)结合材料2,运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的原理,如何理解“单一的经济增长指标苍白无力,让我们重新审视天平上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分量”?(6分)
    【考查考点】
    马原——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答题思路】
    这道题是关于“十面霾伏”的材料分析题。最近一段时间,“十面霾伏”现象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并被称为“五位一体”建设,而且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制度约束机制。所以,“十面霾伏”是2014年考研政治命题的重点。
    回答第一问分三点,第一,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全球危机问题,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十面霾伏”频频发生的根源:人为破坏大自然。关键词: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为破坏大自然”。2分。第二,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键词:“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分。第三,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分。
    回答第二问首先要写出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三个主要体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关键词:“基础”、“基本领域”、“动力”。第一、第二、第三各1分;然后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五位一体”建设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意识”。1分。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局面。关键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分。
                  

kytwo 发表于 2017-8-6 17:48:09

    【参考答案】
    (1)第一,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十面霾伏”频频发生的根源主要有:人为破坏大自然,如:随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滥砍滥采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等;(2分)第二,我们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1分)第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1分)
    (2)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1分)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1分)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分)
    我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一方面要发展经济,促进“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1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分)
    以上是预测的2014年考研政治关于“十面霾伏”的材料分析题,同时对考查考点、答题思路、参考答案做了详细解析,希望广大2014年考生予以借鉴。祝各位考生复习顺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考研政治考前分析题预测:“十面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