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2
11.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维诺格勒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制作的机器人能独自行走和拿起一定的物品,能“看到”东西并分析看到的东西,能服从指令并用人类语言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理解”能力。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表明A.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实践活动B.智能机器人也能产生意识
C.智能机器人的活动与人有着直接联系D.机器人智能最终将战胜人类大脑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此可见,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观点
A.否定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B.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观点
C.混淆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D.是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3.在谈到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恩格斯指出“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实践B.运动C.静止D.时间和空间
14.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
A.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B.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C.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D.否定了静止的相对性
15.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下列选项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他抹杀了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样性B.他意识到世界都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
C.他忽视了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差异性D.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6.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说明时间具有
A.三维性B.绝对性C.一维性D.相对性
17.“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表明
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