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英语翻译必备知识: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2
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尽管英语句子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其结构,但英语也习惯于使用省略。一方面,省略是为了简洁,避免重复;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即使省略一些成分,也不会妨碍其意义的表达。然而,这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却带来了理解和翻译表达上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对英语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缺乏必要的了解;另一方面,习惯于汉语意合性语言的表达方式,讲求词语的均衡与对称,喜欢使用排比式的词汇,往往是越表达越觉得意犹未尽,也越想补充说明。所以,在英译汉时,一定要注意英汉各自的用词习惯。
在分析英语句子结构,特别是遇到非正常的结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存在省略现象。尽管英语的省略现象普遍存在,几乎所有的成分都可以省略,但是它的省略却具有一定的规则:省略部分一定在其之前出现过,或者是一些语法上的省略,比如定语从句中先行代词做宾语时、虚拟语气中if的省略等等。例如:
【例12】 Everybod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the society of which he is a partand through this to mankind.
【译文】每个人都对他所属的社会负有责任,并且通过社会而对人类负责。
【分析】本句虽短,但是and 后的成分不好理解,因为它省略了一些成分。如果没看到这一省略,就不能理解原文的含义,更会译出难懂的中文:每个人都对他所属的社会负有责任,并且由此走向人类。(每个人不是都属于人类吗?怎么又走向人类呢?)其实,该句是在this后省略了前面出现的“everybody has a responsibility ”(符合省略的规则),this指“the society”。所以,根据汉语习惯,将其补充完整,即可得到正确的译文。
【例13】 I kept going back to the nightmare at odd times during the day,then at night when I was being put to bed.
【译文】我白天不时想到那个噩梦,晚上临睡时也会想到它。
【分析】原文为省略句,否则then后面就没有主句,难以理解。据此,可知省略成分为:I kept going back to the nightmare at odd times (at night)。译成汉语时,要对省略成分重复,即“也会想到它”。
尽管在大多数的英汉翻译中需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但如果不影响汉语的表达习惯,则也可以省略。例如:
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
与汉语比较而言,英语表示状态或抽象概念的抽象名词较多。在英译汉时,如果直译后不能表明汉语所要表达的具体意思,常常需要通过增词翻译或者改换说法的方法,把这些抽象名词具体化。尤其对于通过加后缀形式构成的名词,更应该根据具体语境予以补充翻译。例如:commercialization (商业化情况/形势)、independence(独立性)、unemployment (失业现象)、ignorance (愚昧状态)、loyalty(忠心程度)等等。
【例14】 They wanted a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conditioned to loyalty andduty.
【译文】他们希望把下一代美国人训练得忠于祖国,恪尽职守。
【分析】原句是一个单句,很好理解,难点在于不好处理loyalty和duty,直译成“忠心和职责”,觉得别扭。因此,需要根据上下文增加一些词汇,使其含义具体化。
【例15】 I bought the thinnest vestments I could find, also a heavy one witha warm top coat, because I would encounter extremes of weather.
【译文】我知道我会碰到最冷和最热的天气,所以我买了一套我能物色到的最薄的衣服,还买了一套带有暖和大衣的厚衣服。
【分析】本句结构简单,有一个主句和两个从句构成:定语从句和原因状语从句,难点在于对extremes这个抽象名词的翻译,能直译成“极端”吗?显然不行,但它也的确是这个含义,所以需要做一些转化处理,天气的极端不就是“最冷和最热”吗?
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的同一个意思有多种表达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或短语来表达,比如表达“我认为”,可以用as far as I’m concerned, in my opinion, I think,I believe等;也可以通过词性变化或句型变化来表达,比如表示“……很重要”,可以用句型“it is important to do sth.”或“sth. is of greatimportance”等;还可以通过使用代词来变化表达形式等等。但是,汉语的替换表达形式就没有这么丰富多彩了,汉语对同一个意思的表达一般多使用重复的方法,所以许多英语的替换表达形式翻译成汉语时要予以重复。例如:
【例16】 He hated failure; 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 risen above it,and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代词替代:it 替代failure)
【译文】他厌恶失败,他一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而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分析】英语中对再次出现的词语,一般使用代词来替代;翻译成中文时,要找出具体的替代对象,并对其进行重复。
【例17】 If the greenhouse theory is correct, the earth’stemperature will rise until the amount of radiation emitted from the planet isequal to the solar energy it absorbs. (同义词替代:the earth与the planet同义)
【译文】如果温室效益理论正确,地球的温度将会升高,直到它所辐射的射线量与它所吸收的太阳能量相等时为止。
【分析】planet (行星)的含义比earth(地球)大,但两者有所属关系。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的planet就是指“地球”,再次出现时又用“it”替代。
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英语的代词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不仅有人称代词(具有主格、宾格和人称变化)和物主代词(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还有疑问代词(what、who、whom等)、关系代词(that、which等)、不定代词(few、others、any等)等等。为了避免重复,英语句子对再次出现的名词普遍使用代词替代,这是英语代词的基本用法之一。尽管汉语也有代词,但由于句子较短,结构松散,代词太多会造成歧义,所以汉语中代词的运用不如英语那么频繁。然而作为一种意合性语言,汉语喜欢较多地使用名词,这样可以使语意更加清楚,不会造成歧义。因此,英译汉时,首先在理解英语句子结构时就要明白代词的具体指代,如果某个代词前面有几个可能的替代时,一定要仔细筛选:其次,在表达时尽量还原出具体的指代对象,不要简单地重复代词。
【例18】 Our friends were obviously quite disturbed by the attitude of thosein the country who is thought to misrepresent the arguments of the experts andreject them out of hand.
【译文】国内有些人企图歪曲专家们的论点和对这些论点轻易加以批驳,这种态度令我们的朋友深感不安。
【分析】该句中的代词them是替代experts呢还是替代arguments呢?稍加分析,可知应该是替代arguments,翻译成中文时需要将其还原。如果直译成他们,就会模棱两可,难以理解。
【例19】 Having reviewed various technical possibilities, I would now liketo comment on the dangers that might be presented by their fulfillment and tocompare these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efforts to prevent this development.
【译文】在分析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之后,现在我想对这些可能性如果变成现实而可能带来的危险谈些看法,并对这些危险和竭力阻止这个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做些比较。
【分析】原文中有三个代词their, these和this。如果只是含糊地直译出来,很难理解原文的意思。首先,their是指代其前面的复数,从形式上看,dangers和possibilities都有可能;但从与fulfillment的搭配来看,只能是possibilities,因为只能是“实现可能性”,而不能是“实现危险”。其次,these也可能是指代dangers和possibilities,但根据原文compare these with consequences of efforts to prevent thisdevelopment可知,这两种比较只能是阻止this发展的做法带来的后果和this发展的危险之间的比较,而不能是后果与可能性之间的比较,所以这里的these应该指代dangers。最后,this是指代前面的某个单数形式,根据上下文语境及与development的搭配可知,这个this只能是指“某种技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