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专项模拟题及答案:单选(16)
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为各位考研考生编辑整理了考研政治专项模拟题及答案之单选,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考研政治专项模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里所反映的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过程的起点是
A.客观事物
B.社会实践
C.感性认识
D.思维抽象
3.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
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4.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B.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矛盾
C.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D.劳动与劳动力的矛盾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这句话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重视对于客观物质的观察,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非科学性。
2.「答案」C
「解析」此题通过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起点的确认,使考生明确各种辩证思维方法的共性——思维抽象性的特点。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归纳和演绎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探讨其中任何一种思维方法,必须限定在思维领域、理性认识领域,所以不能将“客观事物”(A项)、“社会实践”(B项)作为逻辑起点。从这样一个前提出发A、B两项就不应该选择,应当排除:“思维抽象”(D项)已是具有理性的因素了,因而不能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出发点。C项是符合题意的。回答此题,如果考生对各种思维方法比较陌生的话,会因盲目选择D而丢分。
3.「答案」A
「解析」割裂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会犯两种错误:如果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就是唯意志论错误;相反如果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就是宿命论错误。题中的四个选项:A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B项是唯意志论观点;C项是二元史观观点;D项是一个不完整的错误观点。B、C、D项作为干扰项都应排除。
4.「答案」B
「解析」由于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因素,商品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商品的所有者和购买者都是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故选B.而D的表述虽然是正确的,但题干没有论述二者的统一,因此也不正确。
5.「答案」C
「解析」资本总公式是g—w—g′,这个公式包含着一个矛盾:根据价值规律,商品交换按等价原理进行,在流通领域,价值不能增殖;但是,资本经过这个流通过程,却产生了剩余价值。因此,C是正确选项,ABD项为干扰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