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5:33:09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十六)

    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发展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结合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ABD」(2008年多选题第18题);这种统一是历史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辩证法的“个别——一般——个别”、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群众路线的“群众——领导——群众”三个公式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A、个别——一般——个别B、实践——认识——实践C、群众——领导——群众D、团结——批评——团结「ABC」(2008年多选题第19题)。
    40、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内容;真理所体现的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真理的相对性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条件之下,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总是具有局限性,是不完全的。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D」(2005年单选题第2题):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者和相对主义者的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它们都否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又是具体的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
    「答案要点」(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实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注:如果考生从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并举例得当,可酌情给分。)
    (2006年分析题第34题),其具体性表现在:第一,真理不是抽象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个过程。
    2012年考研课程推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