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5:33:06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二十四)

70、人的本质
    人性或人的属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2006年单选题第4题)。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人的社会属性,因此,也可以把人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离开了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也就不可能存在了。人的社会属性又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并在其中打上了社会的烙印,从而使人的自然属性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离开了社会,人的自然属性就退化成为动物的属性。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要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区别。
    71、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价值就在于人对自身的价值,即人能以特殊方式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的价值的具体表现:价值是人的创造物,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价值具有自我目的性;人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工具性与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C」
    (2004年单选题第3题)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辨析。
    「答案要点」(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注:如考生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加以辨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2005年辨析题第31题)。
    宗教神学认为人的价值就在于对上帝和神的意志的服从。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价值是绝对理念或精神的客体化。这两种观点都把人的价值神秘化了,并且否定了人的价值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具有两重性,即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是二者的统一。
    人的价值实现具有以下几点特点: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根本基础;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以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实现为主要标志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价值实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个人价值不可缺少的方面。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作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BC」(2006年多选题第20题)。在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两个方面关系的问题上,应将后者放在首位。
    2012年考研课程推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