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政经总结:商品和货币七
【概念辨析】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①内容不同
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作用不同 各企业通过本企业在生产某种商品上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形成的差额,反映企业的效益状况 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①内容不同
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形式 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②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不同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分工不发展,各个生产者闭关自守,相互联系很少
③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不同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辅助阅读】
在简单商品生产中,起初,小商品生产者每人每天劳动12小时,平均生产24尺棉布,价值12元(假定不包含生产资料的耗费),后来由于采用新机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而货币价值保持稳定(12元=12小时)。问:①采用机器后小商品生产者每人每天劳动12小时生产多少尺棉布?②采用机器后,每人每天创造的价值量是多少?③采用机器后,每尺棉布的价值是多少?(不计算生产资料的耗费)
解答:①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具体劳动的效率,具体劳动的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所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因此,每人每天生产的棉布是:24尺×2=48尺
②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抽象劳动的数量,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相同的。因此,在本题中,由于生产48尺棉布的劳动时间仍然是12小时,并且货币价值不变,所以每人每天创造的价值仍然是12元。
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产品数量的增多,分摊在单位商品上的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因此,劳动生产率提高后每尺布的价值量是:12元÷48尺=0.25元。
mtpdC1ib3JkZXItdmVydGljYWwtc3BhY2luZzogMHB4OyAtd2Via2l0LXRleHQtZGVjb3JhdGlvbnMtaW4tZWZmZWN0OiBub25lOyAtd2Via2l0LXRleHQtc2l6ZS1hZGp1c3Q6IGF1dG87IC13ZWJraXQtdGV4dC1zdHJva2Utd2lkdGg6IDBwe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