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5:32:25

2012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常错题11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其中体现了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的关系是
    A.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B.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
    C.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D.限定与超越的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主客体关系的实质。
    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这种相互作用既不同于一般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具体地说,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把这种相互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除人以外的一切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无意识的、盲目的,都不可能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形式出现。而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出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这就是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体的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就被确定下来,而客体则成为“为我之物”。正因为如此,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0页;《大纲解析》第14页。
    从根本上制约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接触的范围,以及主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的是
    A.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 B.客观条件 C.实践 D.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水平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功能。
    实践不仅使世界二重化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而且从根本上制约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接触的范围,以及主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客观世界的内容转化为主观世界的内容是一个不断扩大和深入的过程。对于每一时代的特定的主体来说,并不是客观世界的所有内容都能转化为主观世界的内容。只有纳入到人的实践以及认识活动范围内的那部分客观世界才能转换为主观世界的内容,或者说,只有被纳入到人的实践以及认识活动中的那部分客观世界为主体所接受和认识,并沉积、内化为意识的容量框架、纵横幅度和界限的时候,才能转换为主观世界。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接触点,从根本上制约着世界的二重化运动。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1-22页;《大纲解析》第14-15页。
mtpdC1ib3JkZXItdmVydGljYWwtc3BhY2luZzogMHB4OyAtd2Via2l0LXRleHQtZGVjb3JhdGlvbnMtaW4tZWZmZWN0OiBub25lOyAtd2Via2l0LXRleHQtc2l6ZS1hZGp1c3Q6IGF1dG87IC13ZWJraXQtdGV4dC1zdHJva2Utd2lkdGg6IDBwe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常错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