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马哲要点精述:唯物论(十一)
30、怎样理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
表现在: ①意识的两种反映形式,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②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些差别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性。
③意识的主观特征特别表现在意识具有虚幻的反映、超前反映方面。
31、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性表现为: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最主要)④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3)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是:①要遵循客观规律;②要通过实践活动;
③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选择题)
错误的意识也有能动的作用
(4)意识有两种性质的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反动的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
32、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既坚持了唯物论又坚持了辩证法。“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