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5:31:47

2012考研政经复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国有经济成分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其中,最主要的经济手段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他的调节手段包括计划调节手段、社会福利政策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
    (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与价值有关的经济杠杆(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调节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来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调节手段,对一定的经济总量进行调控,使之增加或减少的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变动税收状况和财政支出状况来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量状况,因而,财政政策可分为财政收入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两个方面。在不同时期,政府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即“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扩张,降低失业率。相反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过热的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通过财政政策手段的调节,以争取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对利率的调节和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两个方面。利率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手段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在经济衰退时期,应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在经济高涨时期,应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发达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三大手段”:
    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
    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准备金对银行存款的比率。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三是再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对商业票据再贴现时规定的比率。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就会拿出更多的有价证券去贴现,从而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提高贴现率则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
    (2)计划手段。国家为减少市场自发性对经济的破坏作用,而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计划调节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的。并带有预测性、指导性。
    (3)法律手段。法律手段包括经济立法、经济仲裁等。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反垄断法,以限制垄断对竞争的过分消除,从而造成对中小资本的过分损害,以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的利益。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稳定性、平等性等特点。
    (4)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垂直性和无偿性等特点。具体而言,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许可证管理、价格管理等手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抑制恶性通货膨胀或经济必须稳定的情况),资本主义国家也会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工人的工资和物价实行冻结或强迫工人必须复工等。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尽相同,各国采取的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点、手段、方式也会有差别,从而形成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
mtpdC1ib3JkZXItdmVydGljYWwtc3BhY2luZzogMHB4OyAtd2Via2l0LXRleHQtZGVjb3JhdGlvbnMtaW4tZWZmZWN0OiBub25lOyAtd2Via2l0LXRleHQtc2l6ZS1hZGp1c3Q6IGF1dG87IC13ZWJraXQtdGV4dC1zdHJva2Utd2lkdGg6IDBwe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考研政经复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