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十章(2)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历年无命题)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第一,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明确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
第二,全会作出了把当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三,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为此,全会提出要逐步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决定全党要用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决定对权力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精简经济行政机构,纠正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全会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审查并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大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重新确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