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九章(1)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历年无命题)
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和其他方面,只能系统地向苏联学习;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特别是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暴露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有鉴于此,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就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道路。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1956年是我国历史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这一年,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全面对华封锁遏制的局面有所松动,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初见成效,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短时期内打不起来,这为国内和平建设提供了保证。
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将全面铺开,客观上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从社会革命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要求。但我们要建设的是怎样的社会主义?我们又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中国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由于我们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够,我们未能避免大的曲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