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5:3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考点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分析题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依据及意义。
    本章选择题主要考点: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没收官僚资本。
    3.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会议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5.“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6、“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 。
    9、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0、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其形式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 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
    1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自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