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十章(14)
(三)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历年无命题)
1997年2月19日,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
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大会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共十五大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大历史意义在于:第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这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第二,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的发展作了全面的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第三,十五大选举了以江泽民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显示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的崇高威望,也表明我国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不但有稳固的政治基础,而且有坚强的组织保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