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三章(8)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历年无命题)
1. 辛亥革命的失败 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凯在北京组成内阁,夺取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配合下,立即实行两面作战的策略,即以清政府势力与南方讨价还价,又以南方革命势力逼清帝退位。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击下,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处境艰难。帝国主义国家竭力支持袁世凯而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以武力干涉相威胁;临时政府和各省都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势力又不断逼迫孙中山向袁世凯让步;作为临时政府副总统的黎元洪与袁世凯互通声气;立宪派的中心人物张謇则公开为袁世凯出谋划策;革命派内部妥协派已占上风。孙中山面对革命派的涣散状态和既成的议和事实无能为力,不得不对袁世凯让步,只得重申革命党人多次表白的意见,“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孙中山对袁世凯是有警惕,并有所防范的。他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时,曾附有三项条件:(一)临时政府定都南京;(二)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三)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2月25日,孙中山派蔡元培为首的迎袁专使团前往北京。29日起,袁世凯指使亲信曹锟等在北京、天津、保定制造“暴乱”,各国也纷纷调兵入京,制造袁世凯不宜南下的气氛。许多立宪派分子、旧官僚和一些革命党人也信以为真,主张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孙中山被迫再次让步。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组织内阁。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职离任。次日,临时参议院决定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至此,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成立不到百日的南京临时政府不幸夭折,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发动“二次革命”。以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为导火线,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其他地方如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也先后响应。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这场斗争只坚持两个月就失败了。
组织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坚持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的正确方向,但其要求党员个人绝对服从领袖,并采用打指模的封建入会方式,遭到黄兴等的公开反对。中华革命党的社会影响远不如同盟会。
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皖系段祺瑞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8月,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开幕。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被选为副元帅。然而,西南军阀只不过是借助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而已,他们与直系军阀达成停战协议以后,便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取消大元帅一职。孙中山被迫离粤赴沪,在辞职通电中作出了“南与北一丘之貉”的结论。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孙中山传令粤军陈炯明部回师广东,讨伐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廷。11月,孙中山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1921年9月,孙中山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随后发布北伐令,以捍卫约法,恢复民国。但陈炯明打出“保境安民”的旗号,反对孙中山北伐,遭到孙中山的严辞痛斥。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的驻地,孙中山登上永丰舰,指挥反击。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再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们为推翻帝制、挽救共和所作的种种努力遭到了失败,但是他们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铭刻人心,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流传。中国社会的种种迹象,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由于当时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力量。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甚至有人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有的还另建党派,自立山头。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
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