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5:30:50

<p>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四章(3)</p>

 (三)、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历年无命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以后,在长时间里,其影响主要限于欧洲。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等人虽也提过一下马克思,不过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呢?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百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们感到,中国国情“皆与俄国相近”,所以中国“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革命的社会主义”。青年毛泽东兴奋地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指出,近百年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摧凌的中国,“忽然听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的呼声,这种声音在我们的耳鼓里,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一些人由此产生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向往。1919年苏维埃俄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放弃沙俄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更引起人们很大的震动。《新青年》刊登的读者来信即提出,我们要由此跨进一步,去“研究俄国劳农政府的主义”,赞同它“所根据的真理”。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李大钊是从爱国的立场出发,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十月革命以后,他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认定资本主义文明“当入盛极而衰之运”,“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在同年11月、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中,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与以往一些人对马克思学说所作的片断的、不确切的表述不同,他的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形态,而且作出了基本正确的阐释。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p>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四章(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