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第五章(2)</p>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997、2007年有命题)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其主要表现为:
(1).敌我阵线重新组合,革命力量大为削弱。只有工人、农民阶级和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在白色恐怖统治下,一些不坚定分子动摇了,他们纷纷声明脱离共产党、共青团;有的甚至公开“忏悔”,攻击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出卖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据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的57 900多人锐减到10 000多人。
(2).中国共产党遭受严重挫折,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
(3).各地工会和农会被查禁,工农运动走向低潮。这表明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有组织的革命力量,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由于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引起革命的基本矛盾不仅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激化,因此,中国革命的客观基础依然是深厚的,革命低潮是暂时的。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又继续投入战斗了。一些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人士,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年逾半百的教育家徐特立、文学家郭沫若、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贺龙、彭德怀等,都在这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尽压迫的工农群众,重新在它的周围逐步聚集起来。在黑暗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旗帜。
但是,怎样坚持革命,即坚持革命应当走什么道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革命的失败,使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八七会议主要功绩是:第一,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议错误。毛泽东在发言中提出了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在湘鄂赣粤等省发动农民秋收暴动,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党在当前最主要的任务。第三,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第四,选出了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后又增选周恩来、罗亦农为常委)。八七会议实际解决了国民革命失败后,党要不要继续革命和革谁的命的问题,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总之,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