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笔记第二篇第二专题(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这一知识点要求考生重点掌握如下内容:
首先,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特征以及毛泽东对革命动力的表述,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中关于“人民大众”所指的就是革命的动力问题。
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存在三个不同的阶层以及它们各自对革命的不同态度,从而懂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可靠的同盟者。
第三,在对中国革命对象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科学区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作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不同时期对革命的政治态度,在此基础上了解党在不同时期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和两种错误倾向。
最后,要求考生掌握在中国小资产阶级是属于劳动者阶级的范畴,而不是剥削者,因而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
关于本知识点在近年中的命题情况:从命题的情况来看,单独进行命题考核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还没有出现过,但它与革命的性质问题结合起来命题出现在2000理科第31题,如: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考核的就是革命的性质和动力关系的问题。但是对于革命的基本动力中的几个阶级问题的考核却出现过多次,如:
1. 1991年理科第34题: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分析和中国共产党据此采取的政策。
2. 1992年理科第5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D)
A. 武装斗争的问题 B. 党的建设的问题
C. 统一战线的问题 D. 农民问题
3. 1994年理科第5题:毛泽东所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是指:(A)
A. 软弱性 B. 妥协性 C. 动摇性 D. 两面性
4. 2001年文科第7题: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它天生的:(A)
A. 软弱性 B. 动摇性 C. 妥协性 D. 不彻底性
这里几乎是原题出现,因此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多重视对历年真题的复习,特别是近4年以前的试题的复习,这种原题反复出现的规律是研究生考试命题的基本规律之一。对革命动力问题这一知识点的复习,要重点复习中国农民阶级的三个阶层对革命的态度问题和小资产阶级的性质问题。
1. 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特征和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表述
(1)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2)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的表述。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指出:革命的动力,有无产阶级,有农民阶级,还有其他阶级中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人,他们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是革命的动力。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总路线中的“人民大众”,就是指的是革命的动力。认清革命动力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策略问题。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中国的无产阶级是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也是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首先,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才能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其次,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最坚决彻底。同时,人数集中,便于组织,从而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
1.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中,中国的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而不是革命的动力。
分析:关于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的问题,绝大部分的考生都能掌握,但是由于《考试大纲》和一些教材对革命动力问题的论述只涉及到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因而考生往往把中国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革命动力的问题给忽视掉了,问题的回答见(3)。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中的“人民大众”指的是:(ABCDE)
A. 工人和农民 B. 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
C. 知识分子 D. 开明绅士
E. 民族资产阶级
2.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关于该知识点要掌握两个重要的理论基本点:一是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二是富农经济具有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性,是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单选题命题的命题点,同时要注意一个辨析题:近现代中国的农民阶级普遍具有革命性。
分析:关于这一问题首先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其次,在近代中国,农民的内部分为不同的阶层,他们对待革命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从整个农民阶级而言,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但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具有革命性,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对之采取相应的政策。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与广大的农民结盟,才能完成任务。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最重,生活最为悲惨。他们不但要承受来自本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3)在近代中国,农民分为贫农(包含雇农)、中农和富农几个不同的阶层,它们具有不同的革命态度。富农,带有半封建性,是农村的资产阶级。富农经济具有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性,是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因素,富农一般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在反地主的革命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中;中农,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是革命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的70%,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改革和土地革命中都采取坚定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政策,对富农则采取使它保持中立的政策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3. 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关于这一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问题;二是决定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的根本因素(已考过);三是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和两种错误倾向。
(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较晚,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直接投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和商办的近代企业的地主、官僚、商人形成;一是由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转变而来。
(2)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以及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分为上层和中下层,总的来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或中下层都有两面性,即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无产阶级应该注意不要忽视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革命性,同它们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另一方面,由于在经济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没有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面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对他们政策的两面性,即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
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地主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是:(C)
A. 是否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联系 B. 是否成为革命的动力
C. 是否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 D. 是否剥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
(3)在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注意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忽视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有参加革命斗争的可能性,反对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采取“左”倾的关门主义政策;另一种是忽视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纲领、政策和思想之间的原则差别,在民族资产阶级表现出妥协、动摇一面时,不同它作必要的斗争,犯右倾主义错误。党的正确政策是在民族资产阶级表现出妥协和动摇的一面时,要继续争取和团结它们,特别是在同大资产阶级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时,要努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4. 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
关于这一知识点,要注意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小资产阶级指的是那些阶级成分;二是小资产阶级为什么是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三是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范畴,其区别是什么。
命题的方式是辨析题,如:小资产阶级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但它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
分析:该辨析题的前一部分是错误的,但后半部分却是一个正确的命题。首先指出:小资产阶级一般包括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个体劳动者,如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等。他们属于劳动者阶级,同农民小生产者一样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因而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其次,小资产阶级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范畴,其区别是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而不是剥削者,因而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都是无产阶级政党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是无产阶级争取和保护的对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