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4:50:32

2015年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

2014年考研已经接近尾声,15年的考研复习也已经早早开始。虽然在考研的复习初期,专业课不是复习的重点,但是考生仍要注意积累知识和资料,方便日后的应用。对于考研专业课西医综合而言,需要考生记忆的知识点很多也很杂,新东方在线小编认为通过做题来掌握效果可能更佳。为此,小编为大家奉上一些西医综合模拟试题,针对不同考点部分巩固练习,检验自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请看2015年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
    一、名词解释
    1.体温 2.基础代谢 3.温热性出汗 4.行为性体温调节 5.体温调定点
    6.蒸发散热7.能量代谢 8.食物的热价 9.食物的氧热价 10.呼吸商
    11.非蛋白呼吸商 12.基础代谢率
    二、填空题
    1.体温通常是指_____.
    2.相对恒定的体温是进行_____代谢和维持_____的重要条件。
    3.在体温的常测部位中,以_____温最高,_____温最低。
    4.常温下,安静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
    5.人体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和_____.
    6.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_____.
    7.蒸发散热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8.出汗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9.出汗是反射性活动,其基本中枢位于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
    10.小汗腺受_____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_____纤维。
    11.不显汗与汗腺分泌无关,它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
    12.致热原能使下丘脑的“调定点”水平_____.
    13.醛固酮能_____汗腺导管对NaCl的重吸收。
    14.外周温度感受器一部分在_____,另一部分在_____.
    15.体温调节的整合中枢位于_____.
    16.当下丘脑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时,体温调定点_____.
    17.女子体温在排卵后期_____,这种变动可能与血中_____水平变化有关。
    三、判断题
    1.基础代谢率是人体正常情况下的最低代谢率。( )
    2.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
    3.正常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处于经常的波动之中,这是因为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不断发生变化。( )
    4.环境温度很低时,人体不存在蒸发散热。( )
    5.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散热就成了散热的唯一方式。( )
    6.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室温20℃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有辐射。( )
    7.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表温度可随之发生相应的波动。( )
    8.小汗腺受交感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胆碱能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
    9.女子体温在排卵前升高,在排卵后降低,故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
    10.体温的稳定全靠机体产生热量来维持。(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人体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
    A.上午8~10时 B.下午3~4时
    C.清晨2~6时 D.夜间10~12时
    3.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
    A.行经期 B.排卵前 C.排卵后 D.排卵日
    4.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
    A.36.0℃~37.4℃ B.36.7℃~37.7℃
    C.36.9℃~37.9℃ D.37.5℃~37.6℃
    5.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环境温度 B.进食
    C.精神、情绪 D.肌肉活动
    6.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
    A.肝脏 B.脑 C.心脏 D.肌肉
    7.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
    A.辐射 B.传导和对流
    C.发汗蒸发 D.不显性发汗
    8.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9.给高热病人作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是( )
    A.增加辐射散热 B.增加传导散热
    C.增加蒸发散热 D.增加对流散热
    10.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较多的部位在( )
    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B.下丘脑后部
    C.大脑皮层运动区 D.脑干网状结构
    11.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 )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
    C.下丘脑后部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12.人体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刺激的主要感受器是( )
    A.中枢冷敏神经元 B.皮肤热感受器
    C.中枢热敏神经元 D.皮肤冷感受器
    13.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是( )
    A.降低 B.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变
    14.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高的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混和食物
    15.当下丘脑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是(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16.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
    A.二磷酸腺苷 B.三磷酸腺苷
    C.磷酸肌酸 D.葡萄糖
    17.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来衡量,下述哪项不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A.体重 B.环境温度
    C.蒸发散热 D.精神紧张程度
    18.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的基础条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空腹 B.无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
    C.环境温度18~25℃ D.深睡状态
    19.下列哪个部位不存在中枢温度感受器( )
    A.PO/AH B.小脑 C.中脑 D.下丘脑
    20.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
    A.糖尿病 B.红细胞增多症
    C.阿狄森综合征 D.甲状腺功能亢进
    21.关于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只有将能量转移至ATP,才能为组织活动所利用
    B.人体在不作外功的情况下,所消耗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C.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相等
    D.人体所需总能量的70%以上来自糖的分解
    22.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异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幼儿高于成人,新生儿易波动
    B.剧烈运动可使体温升高1~2℃
    C.清晨2~6时最低
    D.女性一般高于男性,而且排卵之日最高
    (二)多项选择
    1.女性月经周期中,体温的变化有( )
    A.排卵前较高 B.排卵后降低
    C.排卵前较低  D.排卵后升高
    E.行经期高
    2.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
    A.心脏 B.肾脏 C.肠 D.脑 E.肝脏
    3.当蒸发成了唯一散热途径时,是因为( )
    A.环境温度低于体温 B.环境温度高于体温
    C.环境温度等于体温 D.精神紧张时
    E.与环境温度无关
    4.某病人受到致热原的作用体温升至39℃,在此情况下( )
    A.机体产热量一直大于散热量
    B.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C.体温升高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维持高热阶段时,产热量大致等于散热量
    E.产热量与散热量变化不明显
    5.中枢温度感受器的分布比例为( )
    A.热敏神经元多 B.热敏神经元少
    C.冷敏神经元多 D.冷敏神经元少
    E.冷、热敏神经元相等
    6.近年来发现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是( )
    A.控制产热活动的中枢部位
    B.控制散热活动的中枢部位
    C.控制产热和散热活动的中枢部位
    D.对体温调节起整合作用的部位
    E.只存在热敏神经元而不存在冷敏神经元
    7.汗液与血浆成分相比较( )
    A.氯化钠浓度低于血浆 B.葡萄糖浓度几乎为零
    C.脂类浓度相等 D.尿素氮高于血浆
    E.蛋白质浓度为零
    8.影响体温发生生理性变动的因素有( )
    A.环境温度 B.测量时间
    C.性别 D.体重
    E.年龄
    9.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 )
    A.肌肉活动 B.环境温度
    C.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D.精神活动
    E.体温
    10.在环境温度低于20℃时,人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 )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不感蒸发
    E.汗液蒸发
    11.刺激下丘脑后部的产热中枢,可引起( )
    A.骨骼肌紧张性增强 B.发生寒战
    C.交感神经兴奋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E.产热增加
    12.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反应有( )
    A.皮肤血流量减少 B.皮肤温度降低
    C.代谢降低 D.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E.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13.引起出汗的因素有( )
    A.环境温度升高 B.情绪激动
    C.交感神经兴奋 D.精神紧张
    E.注射乙酰胆碱
    14.使得汗液蒸发加快的因素有( )
    A.环境温度高 B.环境温度低
    C.空气湿度大 D.空气湿度小
    E.空气对流速度快
    15.恒温动物生理性体温调节反应主要表现( )
    A.温热性发汗 B.寒颤
    C.皮肤血流量增加或减少 D.寒冷时蜷曲身体
    E.伸展肢体促进散热
    五、简述题
    1.人体体温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有哪些?其正常值各是多少?
    2.根据散热原理,如何给高热病人降温?
    3.简述人体的散热器官和散热方式。
    4.什么是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正常情况下三种营养物质的特殊动力效应各为多少?
    六、论述题
    1.试述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
    2.为什么发热病人常伴有寒战反应?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2.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状态下,室温保持在20~25℃,排除肌肉活动,食物和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3.由温热性刺激引起的汗腺分泌。
    4.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对体温的调节。
    5.由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活动所决定的体温恒定水平。
    6.指通过蒸发水分而带去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它分为显汗和不显汗两种。
    7.指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中所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
    8.1g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其中,糖为17.5 kJ;脂肪为39.75 kJ;蛋白质体内17.99 kJ、体外23.43 kJ.
    9.氧化某营养物消耗1L氧所释放的热量。其中,糖20.92 kJ;脂肪19.66 kJ;蛋白质18.83 kJ.
    10.指同一时间内体内释放的CO2量和摄入O2之比(CO2/O2)。其中,糖为1;脂肪为0.71;蛋白质为0.8.
    11.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糖和脂肪混合氧化时生成的CO2量与耗O2量的比值。
    12.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二、填空题
    1.机体深部平均温度
    2.新陈生命活动
    3.直肠腋窝
    4.辐射蒸发
    5.肝脏脑
    6.皮肤
    7.显汗不显汗
    8.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出汗
    9.下丘脑下丘脑
    10.交感胆碱能
    11.体表蒸发
    12.上移
    13.促进
    14.皮肤粘膜
    15.下丘脑
    16.升高
    17.升高孕激素
    三、判断题
    1.Χ 2.Χ 3.Χ 4.Χ 5.√
    6.√ 7.√ 8.√ 9.Χ 10.Χ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B 2.C 3.D 4.A 5.D 6.D 7.C 8.C
    9.B 10.A 11.D 12.D 13.B 14.C 15.C 16.B
    17.A 18.D 19.B 20.D 21.C 22.D
    (二)多项选择
    1.CD 2.DE 3.BC 4.CD5.AD 6.CD 7.ABE 8.ABCE
    9.ABCDE 10.ABCD 11.ABCDE 12.ABE 13.ABCDE 14.ADE 15.ABCDE
    五、简述题
    1.腋下温度:36.0~37.4℃;口腔温度36.7~37.7℃;直肠温度:36.9~37.9℃。
    2.①利用冰袋或冰帽给高热病人的降温(传导散热);②注意通风,降低室温(对流散热);③用乙醇擦身(蒸发散热);④降低室温,增加辐射散热。
    3.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不显性蒸发和发汗)。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
    4.进食后机体产热量比正常情况下额外有所增加,叫食物特殊动力效应。其中蛋白质为30%,而糖和脂肪则为4%~6%。
    六、论述题
    1.①体温相对恒定有赖于体内产热与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②产热主要来自体内食物分解代谢;③散热方式有四种,辐射、传导和对流是物理性散热方式,安静状态下以辐射散热为主,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皮肤温度时,则蒸发成为唯一散热途径;④体温调节是反射活动。感受器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与内脏,以冷感受器为主)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下丘脑,以热敏神经元为主),当环境温度改变后通过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中枢(下丘脑),然后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产热和散热系统,使体温适应温度变化而恒定;⑤人类还存在有行为性调节来保持体温恒定。
    2.某些疾病引起发热时,由于细菌生长和组织破坏所产生的致热原,可以使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与调定点有关的热敏神经元的阈值升高,使调定点上移,而机体的温度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调定点水平,在此之间体温低于调定点温度。由于调定点上移,下丘脑后部产热中枢兴奋加强,骨骼肌出现不随意收缩,并伴有寒冷感觉称为寒战。寒战开始后,产热过程明显加强,加上散热减弱,体温逐渐上升,直到体温升高到新的调定点水平后,产热和散热出现新的平衡,寒战终止。
    考研复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小做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能够赢得最终的胜利,并且要记忆和做题相结合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这里,新东方在线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够从一而终,坚持到底,加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