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058答案
新东方在线汇集整理了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供考生参考,希望对参加2014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复习资料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频道!参考答案:
l84.D l85.B 186.B l87.D l88.D l89.D190.C l91.C l92.D l93.A l94.D l95.D l96.C197.D l98.A l99.C 200.D 201.C 202.D 203.D204.A 205.D 206.A 207.D 208.B 209.C 210.D211.A 212.D 213.BC 214.ABCD 215.ABCD 216.ABC 217.BC218.ABCD
184.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下传至心室,表现为房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处或心室,可出现逸搏心律控制心室。因此在体检时,容易将两者混淆。心电图可资鉴别。
185.B 由于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提前发生,因此与窦性P波不同。B错,其他各项均正确。
186.B 洋地黄中毒合并低钾血症时,易发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这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187.D 房扑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因此不可能是心跳骤停的前兆。房扑往往有不稳定倾向,可恢复为窦性心律或进展为房颤,但也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房扑的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
188.D 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流电复律。通常应用很低的电能,便能迅速将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
189.D 房颤心电图表现包括:①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②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D错)。
190.C 本例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绌(心率l20次/分,而脉搏90次/分),此三大体征为房颤的典型临床表现。由于该患者病史仅2天,因此诊断为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191.C 房颤的最初治疗目标是减慢心室率。静脉注射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都可减慢心室率。一般治疗剂量下,洋地黄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房室交界区的抑制最为明显,因此对心室率快的房颤疗效最好。
192.D 急性房颤的治疗原则:①心室率快的房颤,首选洋地黄;②合并心衰或低血压者,首选电复律(D对),禁用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③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禁用洋地黄与钙通道阻滞剂;④I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IC类(普罗帕酮)或Ⅲ类(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能复转房颤,成功率60%右;药物复律无效时,可改用电复律。
193.A 按摩颈动脉窦只能单侧按摩,每次5~10秒,严禁双侧同时按摩,否则会造成脑供血不足。BCD均可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室上速终止。
194.D ①预激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预激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发生预激的解剖学基础是在房室特殊传导组织外,还存在一些由普通工作心肌组成的肌束,连接心房和心室之间,称房室旁路。②房颤、室扑、窦性心律不齐、结性心律等都是起搏节律的异常,而不是激动传导异常。
195.D ①预激综合征患者如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如发作频繁伴明显症状,可给予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术。⑦预激综合征患者发作正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者,如刺激迷走神经无效,首选腺苷或维拉帕米静 脉注射。③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是使用洋地黄的禁忌证。④预激综合征伴房扑、房颤者,应立即行电复律治疗。药物治疗宜选用延长房室旁路不应期的药物,如普鲁卡因胺或普罗帕酮,不能使用维拉帕米。因为维拉帕米能加速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者的心室率,甚至会诱发室颤。
196.C 室早常无与之直接相关的症状,患者是否有症状或症状的轻重与早搏的频发程度不直接相关。听诊时,室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室早之第二心音的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C错)。
197.D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是确诊室速最重要的依据。室速发作时,少数室上性冲动可下传至心室,产生心室夺获,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室性融合波的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和异位心室搏动之间,其意义为部分夺获心室。
198.A 第三度房室阻滞只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而BCD既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也可见于功能性改变,还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99.C 第二度Ⅱ型房室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①心房冲动传导突然受阻,但PR间期恒定。下传搏动的PR间期大多正常。②部分P波后无QRS波。③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3:1或4:1。④QRS正常或宽大畸形。
200.D 本例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且心室率仅38次/分,诊断为第三度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缓不会出现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
201.C 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是第三度房室阻滞的特点。PR间期恒定不变是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二度l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是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QRS波漏搏(C对)。虽然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时,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3:2和5:4,但这不是其特征性表现。
202.D
203.D ①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后,如无显著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首先给予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等。②如果经药物治疗后不能很快纠正,或一开始血流动力学即受到严重影响,应立即行同步电复律治疗,如室速伴急性心梗、低血压、休克、扩张型心肌病、急性肺水肿等。③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进行电复律,而应给予药物治疗。
204.A VVl起搏器代表该起搏器起搏的是心室(第1位V的含义),感知的自身心室信号(第2位v的含义),自身心室信号被感知后抑制起搏器发放一次脉冲(第3位I的含义)。VVl是最基本的心脏起搏方式。适用于一般心室率缓慢、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良好、间歇性发作的心室率缓慢及长R-R间隔者。
205.D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
206.A
207.D
208.B ①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检查技术。②预激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其解剖学基础是房室旁路(Kent束),其它还有房希氏束、结室纤维、分支室纤维。应用心内电生理检查可了解心律失常的类型、起源部位与发病机制,此外还可进行治疗、判断预后,因此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食道调搏检查是将电极导管插入食道中段(左心房邻近处),通过间接有序地刺激左心房产生激动,从而达到了解电生理活动的目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可直接诱发刺激及直接检查心脏内各部位的电活动,与食道调搏检查相比,显得更直接、更全面。③心悸和晕厥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由于是“阵发性发作”,因此不宜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心悸、晕厥发作时心电图才可能有阳性发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连续监测心电活动,提高阳性率。
209.C
210.D ①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与房室交界区组织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有关,最常见的病因是洋地黄中毒,其他为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风湿热、心瓣膜手术后,也可见于正常人。②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曾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室速偶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211.A
212.D参阅第203题解答。
213.BC 生理性传导障碍包括干扰脱节和房室分离。病理性冲动传导异常包括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一度、二度Ⅰ型、二度Ⅱ型、三度)、室内阻滞(左、右束支阻滞)、意外传导(超常传导、裂隙现象、维登斯基现象)。预激综合征属于传导途径异常。
214.ABCD ABCD各项既可发生于正常人,也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因此不能作为诊断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
215.ABCD 可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一些心律失常归纳成试题,以便同学们记忆。
216.ABC 刺激迷走神经不仅不能终止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还常产生房室传导阻滞,因此禁用该法来治疗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ABC项均可采用。
217.BC ①Ⅰ A类(奎尼丁)和Ⅰ C类(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药能有效转复房扑并预防复发。但如房扑合并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用奎尼丁、普罗帕酮则容易产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应禁用。此时,可选用胺碘酮,对预防房扑有效。②对于单纯房扑,事先用洋地黄、钙通道阻滞剂或p受体阻滞剂减慢心室率,再以Ⅰ A类、Ⅰ C类转复房扑并预防发作,效果较好。
218.ABCD 射频消融的适应证:①wPw综合征伴房颤;②反复发作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特发性室速;③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的典型房扑;④发作频繁、心室率不易控制的非典型房扑;⑤发作频繁的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梗后室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