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032答案
新东方在线汇集整理了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供考生参考,希望对参加2014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复习资料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频道!参考答案:
ll0.B lll.B ll2.B113.B ll4.D ll5.A ll6.D ll7.D ll8.B ll9.D120.D l21.C l22.C l23.D l24.B l25.C l26.D127.C l28.C l29.B l30.A l31.B l32.D l33.A134.C l35.C l36.A l37.B l38.C l39.D l40.A141.C l42.BCD l43.ABC l44.ABC l45.ABD l46.ABCD l47.ABC
110.B
111.B 肿瘤组织分实质和间质。肿瘤实质主要指肿瘤细胞,血管是肿瘤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肿瘤的生长起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可刺激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是肿瘤能够持续生长的重要因素。
112.B 间变性肿瘤是指分化很差、异型性显著的恶性肿瘤。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是交界性肿瘤。
113.B 无论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都有病理性核分裂象,只不过恶性肿瘤的核分裂象较常见而已,它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但不能仅凭病理性核分裂象来诊断恶性肿瘤。
114.D 肿瘤细胞异型性主要表现在:①肿瘤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大;②肿瘤细胞的多形性;③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④肿瘤细胞核增大,核浆比增高;⑤核仁增大,数目增多;⑥核分裂象常见。良性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细胞异型性。细胞核的多形性和病理性核分裂象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115.A 淋巴管瘤属于良性肿瘤。Krukenberg是指胃癌转移至双侧卵巢。
116.D ①蕈样霉菌病是T细胞源性淋巴瘤。原发于皮肤,早期为湿疹样病损,皮肤瘙痒,表面斑疹。以后发展为不规则瘤样结节,可扩散至淋巴结和内脏。②创伤性神经瘤不是肿瘤,是损伤后的修复反应。
117.D 详见6版病理学Pl00表5-2。象这种偏题,近年来常常出现在真题中,应予以注意。
118.B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良性肿瘤均为外生性生长),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往往已有浸润。
119.D 血管是肿瘤间质的主要成分,对维持肿瘤的生长起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能产生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毛细血管出芽生长,新生血管可为肿瘤提供营养,维持肿瘤生长。
120.D 远隔器官发生另一个肿瘤可能是多发肿瘤,而不是原发灶的转移。只有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侵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形成与原来同样类型的肿瘤,才称为转移性肿瘤。癌脐是指位于器官表面的转移性肿瘤,由于癌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
121.C 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血道转移累及许多器官,但最常受累的脏器是肺和肝。
122.CKrukenber9瘤是指胃癌转移至双侧卵巢,多由胃粘液癌(特别是胃的印戒细胞癌)转移而来。其转移途径多为种植性转移,但也可经淋巴道和血道转移形成。
123.D ABCD都是临床上区别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由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确凿证据,因此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最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发生转移,但一旦转移,则一定是恶性肿瘤。
124.B 大肠绒毛状腺瘤和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乳腺纤维瘤不是癌前病变,但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乳癌的癌前病变。外阴粘膜白斑长期不愈合可导致鳞状细胞癌。
125.C 上皮内瘤变是指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这一连续的过程。将轻度和中度非典型增生分别称为上皮内瘤变I级和Ⅱ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上皮内瘤变Ⅲ级。
126.D 除abl是癌基因外,其他都是抑癌基因。
127.C 许多因素可引起DNA损伤,正常细胞内的轻微DNA损伤,可通过DNA修复机制予以修复。但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由于遗传性DNA修复基因异常,不能修复紫外线导致的DNA损伤,因此其皮肤癌的发病率极高。
128.C ①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角化物,称角化珠,或癌珠(不是癌巢),此为最典型的病理特点。②癌细胞核分裂象多见提示恶性程度高。
129.B ①癌细胞核分裂象多见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并不是腺癌的病理特点。腺癌的病理特点是癌细胞排列成腺样结构。②腺癌多见于胃肠、胆囊、子宫体等处。分泌大量粘液的腺癌称为粘液癌,又称胶样癌。有时粘液积聚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癌细胞呈印戒状,称印戒细胞癌。可见,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的腺癌。
130.A 脂肪瘤主要发生于成人,是最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131.B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生长缓慢,表面常形成溃疡,很少转移,对放疗敏感。临床上呈低度恶性经过。
132.D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肉瘤。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组织来源不同。
133.A
l34.C 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病理学上将这种差异称异型性。良性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的紊乱,恶性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135.C
l36.A 非典型增生是指上皮细胞的异型性增生,但未累及上皮全层。累及全层者为原位癌。非典型增生多发生在皮肤或粘膜表面被覆的鳞状上皮,分轻、中、重三级。
l37.B
l38.C
l39.D 参阅6版病理学Pll5表5-8。这种“偏题”近年出现得较多。
140.A
l41.C ①联苯胺属于芳香胺类致癌剂,主要引起膀胱癌。②黄曲霉素B。是异环芳烃,在肝脏代谢为环氧化物,可使肿瘤抑制基因p53发生点突变而失去活性,主要诱发肝细胞癌。
142.BCD 椎旁静脉系统位于脊柱周围,且与体壁、四肢近心端相交通,因此与颈根部和盆腔腹膜后脏器的血流密切相连。静脉内压力低且无静脉瓣,故脱落的肿瘤细胞极易进入该静脉系统,随体腔压力与血流压力的改变而流动。常见的经椎旁静脉系统进行的转移包括三种:乳癌椎体转移、甲状腺癌的颅骨转移、前列腺癌的骨盆转移。
143.ABC 参阅第122题解答。
144.ABC 临床上通常根据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来确定恶性肿瘤的级别,一般将恶性肿瘤分l、Ⅱ、Ⅲ级。有无转移是肿瘤分期的指标之一,并不是肿瘤分级的指标。
145.ABD 交界性肿瘤是指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病理学上讲到的例子是AB,外科学上讲到的例子是D,归纳于此,以便同学们记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不是交界性肿瘤,而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
146.ABCD 原癌基因的激活方式有:点突变、基因扩增(其中包括过量表达)、染色体易位等。
147.ABC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肉瘤,肉瘤较少见,发病率仅为癌的1/9。瘤体较大,切面多呈灰红色、鱼肉状。镜下,肉瘤细胞多不成巢,弥漫排列,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结缔组织少,血管较丰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