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035答案
新东方在线汇集整理了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供考生参考,希望对参加2014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复习资料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频道!参考答案:
241.B 242.D 243.C 244.C 245.D246.A 247.D 248.C 249.D 250.D 251.C 252.D253.C 254.D 255.A 256.B 257.B 258.D 259.C260.B 261.B 262.D 263.C 264.D 265.B 266.A267.C 268.B 269.C 270.B 271.AC 272.AB 273.ABCD274.BCD 275.BCD 276.ABD 277.ABD 278.AB
241.B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腺上皮化生,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以前者常见。肠上皮化生是指病变区胃粘膜上皮被肠型上皮取代的现象。
242.D无论A型胃炎,还是8型胃炎,都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胃粘膜萎缩,因此胃镜检查时,可见胃粘膜层变薄,皱襞变浅,甚至消失,粘膜下血管透见(D对)。B型胃炎比A型胃炎多见。ABC都是A型胃炎的特点。
243.CMenetrier病也称巨大肥厚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
244.C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胃粘膜损害性因素增强和保护性因素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能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消化性溃疡。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吸烟可能损害胃粘膜血液循环,进而损害胃粘膜屏障。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胃粘膜萎缩无关。
245.D 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侧,尤其见于胃窦部。胃底及大弯侧十分罕见。
246.A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约占患者总数的10%~35%)、穿孔(5%)、幽门狭窄(3%)和癌变(胃溃疡癌变率≤1%,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
247.D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248.C ①肝细胞的坏死有两种常见类型,即嗜酸性坏死和溶解性坏死。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肝细胞水肿→溶解性坏死。因此严重的肝细胞水肿可发展成为溶解性坏死,而不是凝固性坏死。②肝细胞水肿的病理改变为:胞质疏松化→水样变(细胞水肿) →气球样变→溶解性坏死。
249.D 急性重型肝炎由于病程短,残留的肝细胞无再生。亚急性重型肝炎可有结节状肝细胞再生。
250.D ①虽然肝是最易发生脂肪变的器官,但病毒性肝炎极少发生脂肪变(丙型肝炎可发生脂肪变)。②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的坏死类型为嗜酸性坏死及溶解性坏死,溶解性坏死又分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和大片坏死。
251.C ①病毒性肝炎可有肝细胞嗜酸性坏死及溶解性坏死,也可有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Kupffer细胞增生,并可变为游走的吞噬细胞,参与炎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间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参与损伤的修复。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特征是假小叶形成: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可变性、坏死、再生;假小叶的间隔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③异性增生是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之一,而这两者都是良性疾病,故答案C错。
252.D 门静脉高压症时,门腔静脉之间可形成侧支循环。门静脉血经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向上经胸腹壁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向下经腹壁下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引起脐周浅静脉高度扩张,形成“海蛇头”现象。
253.C 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肝性脑病,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大出血。
254.D ④腹水是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②ABC都是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减退时,白蛋白合成减少,可导致血浆自蛋白降低;胆红素代谢障碍可导致黄疸;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可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出现蜘蛛痣。
255.A 门脉性肝硬化的早期肝体积可正常或稍增大,重量增加,晚期体积明显减少。坏死后性肝硬化肝体积缩小、变硬。晚期胆汁性肝硬化肝体积缩小没前两者明显。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
256.B 早期食管癌是指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癌,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多为原位癌、粘膜内癌、粘膜下癌。早期食管癌由于病变局限,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早期食管癌的定义是相对于癌细胞的浸润深度而言的,不涉及癌肿本身的大小,因此“肿块直径<0.125px”是错误的。食管癌好发于食管中段。
257.B 由于自制的酸菜中含较多的亚硝酸盐,因此长期食用此类食物可诱发食管癌。早期食管癌无明显症状,若出现吞咽困难,说明癌肿已浸润食管导致管腔狭窄,此为中晚期病变(B对)。国人90%以上的食管癌是鳞状细胞癌。中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下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贲门旁或腹腔上部淋巴结。
258.D 内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胃癌,但手术切除标本经节段性连续切片均未发现癌,称“一点癌”。
259.C 革囊胃是指弥漫浸润型胃癌,导致胃壁普遍增厚,变硬,胃腔变小,状如皮革。
260.B ACD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B不是。
261.B ①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与肝癌的关系密切,肝癌高发区肝癌患者HBV感染率高达60%~90%。甲型肝炎不癌变,但乙型、丙型肝炎均可癌变。②在我国,84.6%的肝癌合并肝硬化,大多数是坏死后性肝硬化。在欧美,肝癌常常在酒精性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262.D
263.C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腺上皮化生,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以前者常见。肠上皮化生是指病变区胃粘膜上皮被肠型上皮取代的现象,活检可发现胃固有腺上皮被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取代。假幽门腺化生时,胃体或胃底部的腺体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
264.D
265.B 病毒性肝炎的坏死类型有两类:嗜酸性坏死和溶解性坏死,以后者常见。溶解性坏死包括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和大片坏死。慢性肝炎以碎片状坏死常见。
266.A
267.C
268.B
269.C
270.B 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在直肠,占50%;直肠癌的好发部位在直肠壶腹部。
271.AC 嗜酸性坏死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为肝细胞的生理性死亡,也称细胞凋亡,坏死后可以完全再生。点状坏死是指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坏死后也能完全再生。溶解坏死和桥接坏死由于坏死范围大,坏死后不能完全再生。
272.AB CCl4和辛可芬可以损伤肝细胞,长期作用可导致肝硬化。食物中长期缺乏蛋氨酸或胆碱类物质,使肝脏合成磷脂障碍而经过脂肪肝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请注意:这里是“缺乏”能产生肝硬化)。
273.ABCD 假小叶是门脉性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可变性、坏死、再生;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假小叶间隔内可有小胆管增生,但也可缺如。
274.BCD ①早期胃癌是指局限在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癌,无论肿块大小及有否淋巴结转移。②早期食管癌是指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癌,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者。③隐性肺癌是指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临床及x线检查阴性,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支气管粘膜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且无淋巴结转移者。④早期肺癌:中央型早期肺癌发生于段支气管以上的大支气管,管壁内生长,未侵及肺实质;周围型早期肺癌发生于小支气管,肿块直径<50px,无局部淋巴结转移。从上述定义中可知,强调无淋巴结转移的是早期食管癌、隐性肺癌、早期肺癌(6版病理学强调无淋巴结转移,2~5版都是无论有否淋巴结转移)。无论有否淋巴结转移的是早期胃癌。
275.BCD 胃癌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Virchow淋巴结肿大),胃癌伴卵巢转移(Krukenber9瘤)及胃癌伴肝转移,都属于远处转移(Ⅳ期)。胃癌伴幽门淋巴结转移是局部淋巴结转移,尚属于早期。
276.ABD ABD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慢性华支睾吸虫可导致肝癌、胆管癌,不引起大肠癌。
277.ABD 大肠癌Dukes分期的依据是癌肿扩散范围、有否局部淋巴结与远隔脏器转移。
278.AB 早期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75px或两个相邻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75px的原发性肝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