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030答案
新东方在线汇集整理了2009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供考生参考,希望对参加2014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复习资料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频道!参考答案:
42.B43.C 44.B 45.B 46.D 47.B 48.D 49.A50.D 51.C 52.D 53.A 54.C 55.D 56.A57.D 58.D 59.D 60.D 61.D 62.C 63.D64.B 65.C 66.A 67.ABC 68.ABCD 69.ABD 70.ABCD71.BC
42.B 肺淤血常由左心衰引起。急性肺淤血时可见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慢性肺淤血还可见肺泡壁纤维化、心衰细胞等;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化。
43.C 慢性肝淤血时,肝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槟榔肝。长期严重肝淤血时,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消失,网状纤维塌陷后胶原化,Ito细胞增生,合成胶原增多,加上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致使整个肝脏的问质纤维组织增多,形成淤血性肝硬化。与门脉性肝硬化不同,淤血性肝硬化的病变较轻,肝小叶的改建不明显,不形成门脉高压,不引起肝功能衰竭。
44.B发生淤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由于血液淤积而肿胀。由于微循环灌注减少,皮肤发绀呈紫蓝色(B对)。由于血液停滞,毛细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体表温度降低。镜下见局部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
45.B 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称为出血。血液积聚于体腔者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者为外出血。破裂性出血是由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致。漏出性出血是指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
46.D 流行性出血热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白血病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Ⅷ先天性缺乏,这些都可引起漏出性出血。消化性溃疡的出血是由于侵蚀溃疡底部的血管所致,属于破裂性出血。
47.B ①血管内皮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与此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②血流缓慢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48.D ①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有利于血栓形成,因此临床上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而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血栓常发生于心力衰竭、久病和术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②静脉血栓的头、体、尾部分别为白色血栓、混合性血栓和红色血栓。因此,混合性血栓多见于静脉内。
49.A 白色血栓常位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动脉内(A错)。在静脉血栓中,多位于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即血栓的头部。白色血栓表面粗糙、质实,与血管壁紧密粘着不易脱落。镜下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也称血小板血栓。
50.D
51.C
52.D 由肉芽组织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称血栓机化。在血栓机化的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裂隙,周围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地重建血流,这一过程称再通。
53.A
54.C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栓子。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最常见的是脱落的血栓碎片,罕见的为羊水、脂肪滴、空气和肿瘤细胞团。
55.D 血栓栓子一般随血流方向运行。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于下肢深静脉。特别是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附壁血栓。
56.A 创伤性脂肪栓塞时,脂肪栓子从静脉→右心→肺→左心→体循环。直径>201xm的脂滴栓子可引起 肺栓塞。直径100ml,可导致病人空气栓塞而猝死。
59.D 形成梗死的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和血管受压闭塞。雷诺氏病是指小动脉阵发性痉挛,受累部位程序性出现苍白及发冷、青紫及疼痛、潮红后复原的临床症候群。由于是小动脉阵发性(不是持续性)痉挛所致,因此肢体不会发生缺血坏死。
60.D
61.D
62.C
63.D ①充血是指器官或组织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②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
64.B
65.C
66.A 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方式。如脾、肾、肺的血管呈锥形分支,因此其梗死灶呈锥形。冠状动脉的分支不规则,故心肌梗死的形状也不规则,呈地图形。肠系膜血管呈扇形分布,支配相应肠段,因此肠梗死灶呈节段性。
67.ABC 混合性血栓也称层状血栓,多形成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发生在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或动脉瘤内的混合性血栓,可称为附壁血栓。发生于左心房内的混合性血栓,由于心房的收缩和舒张,而呈球形。血小板血栓是白色血栓。
68.ABCD ABCD项都是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69.ABD 器官血管阻塞后是否发生梗死,主要取决于供血血管的类型及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有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通常不发生梗死。如肺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供血、肝有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前臂和手有桡动脉和尺动脉供血,这些器官和组织都很少发生梗死。一些器官动脉吻合支少,如肾、脾及脑,动脉迅速发生阻塞时,由于不易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常易发生梗死。
70.ABCD 股骨干骨折可导致脂肪细胞破裂和释出脂滴,进入血循环弓}起脂肪栓塞。脂肪肝时,由于上腹猛烈挤压、撞击,使肝细胞破裂释出脂滴进入血流。高甘油三酯血症、精神紧张可使呈悬乳状态的血脂不能保持稳定而游离并相互融合形成脂肪滴进入血流导致脂肪栓塞。
71.BC 由于羊水栓塞是指母亲而言,因此羊水栓塞是指羊水进入产妇(而不是胎儿)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所致。尸检时,在产妇(而不是胎儿)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中找到羊水成分可确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