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4:47:50

2015年中医考研针灸学复习要点:常用经穴刺灸方法

中医综合考研专业课考试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几部分,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需要考生统筹复习,把握纲要和常识要点。新东方在线考研专业课栏目为考生提供中医综合针灸学复习要点,希望考生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打好基础。
    2015年中医考研针灸学复习要点:常用经穴刺灸方法   
    手太阴肺经
    中府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云门 【操作】 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天府 【操作】 直刺0.5~l寸。
    侠白 【操作】 直刺0.5~l寸。
    尺泽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尤其用于治疗急性咽喉肿痛及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
    孔最 【操作】 直刺0.5~l寸。
    列缺 【操作】 向上斜刺0.5~0.8寸。
    经渠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太渊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鱼际 【操作】 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少商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合谷【操作】 直刺0.5~l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偏历【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曲池【操作】 直刺0.5~l寸。
    肩髃【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迎香【操作】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手少阴心经
    少海 【操作】 直刺0.5~l寸。
    通里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作屈腕动作。
    神门 【操作】 直刺0.3~0.5寸。
    少府 【操作】 直刺0.3~0.5寸。
    少冲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kyfive 发表于 2017-8-6 15:21:13

    足阳明胃经
    承泣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地仓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颊车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l寸。 可向地仓穴透刺。
    头维 【操作】 平刺0.5~1寸。
    下关 【操作】 直刺0.5~l寸。留针时不可作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梁门 【操作】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天枢 【操作】 直刺 l~1.5寸。《千金》:孕妇不可灸。
    梁丘 【操作】 直刺 l~1.2寸。
    犊鼻 【操作】 向后内斜刺0.5~l寸。
    足三里【操作】 直刺1~2寸。强壮保健用,常用温灸法。
    上巨虚【操作】 直刺 l~2寸。
    条口 【操作】 直刺 l~1.5寸。
    丰隆 【操作】 直刺l~1.5寸。
    解溪 【操作】 直刺0.5~l寸。
    内庭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厉兑 【操作】 浅刺0.1寸。
        足太阴脾经
    隐白 【操作】 浅刺0.1寸。
    太白 【操作】 直刺0.5~0.8寸。
    公孙 【操作】 直刺0.6~1.2寸。
    三阴交【操作】 直刺 l~1.5寸。孕妇禁针。
    地机 【操作】 直刺 l~1.5寸。
    阴陵泉【操作】 直刺1~2寸。
    血海 【操作】 直刺 l~1.5寸。
    大包 【操作】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 【操作】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l寸。
    遇到阻力时,不宜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针具宜细,消毒宜严。禁灸。
    攒竹 【操作】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
    天柱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风门 【操作】 斜刺0.5~0.8寸。
    肺俞 【操作】 斜刺0.5~0.8寸
    心俞 【操作】 斜刺0.5~0.8寸。
    膈俞 【操作】 斜刺0.5~0.8寸。
    肝俞 【操作】 斜刺0.5~0.8寸。
    胆俞 【操作】 斜刺0.5~0.8寸。
    脾俞 【操作】 斜刺0.5~0.8寸。
    胃俞 【操作】 斜刺0.5~0.8寸。
    肾俞 【操作】 直刺0.5~l寸。
    大肠俞【操作】 直刺0.8~1.2寸。
    膀胱俞【操作】 直刺或斜刺0.8~l.2寸。
    次髎 【操作】 直刺 l~1.5寸。
    委中 【操作】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志室 【操作】 斜刺0.5~0.8寸
    秩边 【操作】 直刺1.5~2寸。
    承山 【操作】 直刺1~2寸。 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飞扬 【操作】 直刺 l~1.5寸。
    昆仑 【操作】 直刺0.5~0.8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申脉 【操作】 直刺0.3~0.5寸。
    至阴 【操作】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kytwo 发表于 2017-8-6 16:24:23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慎用。
    后溪【操作】 直刺0.5~l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养老【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小海【操作】 直刺0.3~0.5寸。
    天宗【操作】 直刺或斜刺0.5~l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颧髎【操作】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听宫【操作】 张口,直刺 l~1.5寸。 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足少阴肾经
    涌泉 【操作】直刺0.5~0.8寸。降邪宜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太溪 【操作】直刺0.5~0.8寸。
    照海 【操作】直刺0.5 ~0.8寸。
    复溜 【操作】直刺0.5 ~1寸。
    肓俞 【操作】直刺1~1.5寸。
    手厥阴心包经
    曲泽 【操作】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郄门 【操作】直刺0.5~1寸。
    间使 【操作】直刺0.5~1寸。
    内关 【操作】直刺0.5~1寸。
    大陵 【操作】直刺0.3~0.5寸。
    劳宫 【操作】直刺0.3~0.5寸。为急救要穴之一。
    中冲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为急救要穴之一。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为急救要穴之一。
    中渚 【操作】直刺0.3~0.5寸。
    外关 【操作】直刺0.5~1寸。
    支沟 【操作】直刺0.5~1寸。
    肩髎 【操作】直刺1~1.5寸。
    翳风 【操作】直刺0.5~1寸。
    角孙 【操作】平刺0.3~0.5寸。
    丝竹空【操作】平刺0.3~0.5寸。
                  

kyfour 发表于 2017-8-6 17:28:46

    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操作】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率谷 【操作】平刺0.5~0.8寸。
    头临泣【操作】平刺0.5~0.8寸。
    风池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肩井 【操作】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日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环跳 【操作】直刺2~3寸。
    风市 【操作】直刺1~1.5寸。
    阳陵泉【操作】直刺1~1.5寸。
    光明 【操作】直刺0.5~0.8寸。
    悬钟 【操作】直刺0.5~0.8寸。
    丘墟 【操作】直刺0.5~0.8寸。
    足临泣【操作】直刺0.5~0.8寸。
    侠溪 【操作】直刺0.3~0.5寸。
    足窍阴【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足厥阴肝经
    大敦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行间 【操作】直刺0.5~0.8寸。
    太冲 【操作】直刺0.5~0.8寸。
    蠡沟 【操作】平刺0.5~0.8寸。
    曲泉 【操作】直刺1~1.5寸。
    章门 【操作】直刺0.8~1寸。
    期门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督脉
    腰阳关【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命门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至阳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大椎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哑门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风府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百会 【操作】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神庭 【操作】平刺0.5~0.8寸。
    水沟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为急救要穴之一。
      任脉
    中极【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关元【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气海【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神阙【操作】一般不针,多用艾炷隔盐灸法。
    中脘【操作】直刺1~1.5寸。
    膻中【操作】平刺0.3~0.5寸。
    天突【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廉泉【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
    虽然医学考研的知识点很多很杂,但是只要考生努力复习,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预祝大家2015年考研成功。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更多信息、资料。备考辅导与你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中医考研针灸学复习要点:常用经穴刺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