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法硕专业学位联考试题分析之选择题(三)
试题分析之选择题(三)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上的物的是
A.金银制品 B.空气 C.货币 D.枪支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法上的物的特征。
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体之外,为人力所能控制且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存在于人体之外;(2)为人力所能控制或者支配;(3)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4)物以有体物为限。本题中,选项A、C和D均完全符合民法上的物的特征,只有选项B不完全符合。所以,正确选项是B。
22.下列权利中,属于相对权的是
A.配偶权 B.抵押权 C.邻接权 D.债权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事权利的分类。
以民事权利效力所及的范围为标准,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绝对权的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任何人,权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自己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继承权和知识产权都属于绝对权。而相对权的效力仅及于特定人,即义务主体是特定的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自己的权利。债权是典型的相对权。本题中,选项A、B和C均属于绝对权,只有D属于相对权。所以,正确选项是D。
23.甲欲出售一辆汽车,乙向甲声称受丙委托购买该车,甲托人向丙核实,丙未予否认。甲遂将该车交给乙,乙将车开走后不知去向,甲向丙要求付款遭拒绝。此案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由甲自行承担损失 B.由乙支付车款
C.由丙支付车款 D.由乙、丙承担连带付款责任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代理制度。
本题有两种解题思路,答案是相同的。第一种思路,如果“乙向甲声称受丙委托购买该车”是实情,即丙确实委托乙向甲购车,那么乙的行为就属于有权代理,其代理行为的后果就应由丙来承担,故正确选项应为C。第二种思路,如果“乙向甲声称受丙委托购买该车”是谎言,那么乙的行为就属于无权代理。但是甲托人向丙核实,丙未予否认,这就使甲有理由相信乙是有代理权的,此时乙的行为就构成表见代理。《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据此,乙行为的后果应由丙来承担。故正确选项还是C。
24.根据法律规定,按份共有人转让其应有份额时,其他共有人享有
A.禁止其转让的权利 B.解除共有关系的权利
C.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D.对转让份额的追及权
【答案】 C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按份共有人的权利。
《物权法》以及相关法律没有赋予按份共有人享有选项A、B和D中的权利,所以A、B、D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物权法》第101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25.村民甲在自家院子里挖水沟,致邻居乙家房屋地基下沉。依据物权法,甲侵害了乙的
A.所有权 B.地上权 C.地役权 D.建设用地使用权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是指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因对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物权法》第91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据此,本题中的甲侵害了乙的所有权。我国现行法律尚未规定地上权。地役权,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的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因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而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综上,选项B、C和D都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A。
26.依据物权法规定,下列财产中,可以抵押的是
A.正在建造的船舶B.宅基地使用权 C.被查封的财产 D.集体土地所有权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以抵押的财产。
《物权法》第180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六)交通运输工具;(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物权法》第184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根据上述两个条款,本题中选项B、C和D都是错误的,正确选项应为A。
27.下列行为中,构成无因管理的是
A.未受委托替朋友招待客人 B.未成年人抢救落水儿童
C.主动代同事值夜班 D.代替配偶放弃继承权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一般认为,无因管理的构成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1)管理他人事务;(2)有为他人利益管理的意思;(3)管理人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本题中,选项A、C和D均不具备上述三个构成要件,只有选项B具备。所以,正确选项应为B。
28.工程师甲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完成了一项由单位承担责任的产品设计图。根据法律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设计图的著作权由甲与其所在单位共同享有
B.该设计图著作权的归属由甲与其所在单位协商决定
C.该设计图的著作权由甲享有,甲的单位在业务范围内有两年优先使用权
D.该设计图由甲享有署名权,由甲的单位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职务作品的署名权和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的归属。
《著作权法》第16条第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按照此条款规定,本题中,选项A、B、C的表述都是错误的,只有选项D的表述是正确的。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
29.甲为撰写毕业论文,复印了某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作为参考。甲的这一行为属于
A.法定许可使用行为 B.侵权行为
C.合理使用行为 D.强制许可使用行为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与合理使用制度。
法定许可,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向其支付报酬的一种制度。根据规定,法定许可主要有下列情形:(1)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作品被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2)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等。本题中,甲的行为不属于法定许可使用行为,也不构成侵权。所以选项A、B都是错误的。强制许可使用,属于专利权制度,与著作权无关,故选项D也是错误的。
《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该项规定被称作合理使用制度。本题中,甲的行为即属于合理使用行为中的一种,故正确选项是C。
30.下列行为中,构成侵犯专利权的是
A.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
B.购买合法销售的专利产品后再转卖给他人
C.临时过境的运输工具依互惠原则为自身需要在其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
D.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侵犯专利权的认定。
《专利法》第6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1)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2)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3)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4)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5)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专利法》第70条规定,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按照上述规定,本题中,选项A、B、C都不构成侵犯专利权,只有选项D构成侵犯专利权。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