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4:43:29

2016心理学考研复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8)

普通心理学是考研心理学的必考的科目之一,为方便备考2016考研心理学的考生们复习,在此总结了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点,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2016心理学考研复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8)
    第三章 感觉
      1、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
    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2、近刺激和远刺激
    考夫卡把刺激分为近刺激和远刺激。近刺激是感觉器官接受到的刺激,可随感觉器官发生变化;远刺激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会太大变化。
        3、感觉的编码
    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的编码问题,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每种各感觉神经都有自己的特殊能量,性质上是相互区别的,只能相应产生一种感觉。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是感觉神经的性质。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上是错误的。
    现代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感觉的性质是由客观世界刺激的性质最终决定的。感觉编码不仅发生在感官中,而且发生在神经系统的不同层次上。关于感觉编码的两种代表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前者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后者认为编码是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4、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刚引起感觉的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绝对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大。
    差别感受性: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的刺激变化量的觉察能力。
    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变异量。
    差别阈限越小,即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变异量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
    韦伯定律:K=△I\I,即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JND与元刺激量的比值是固定的K值。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韦伯定律是针对中等强度的刺激来说的,
    费希那定律:P=Klg I,感觉量P与刺激强度I是对数关系。其中K为常数。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长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上升。但以韦伯定律为基础,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是相等的,故也只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
    斯蒂文斯乘方定律:P=KIn,P指感觉大小,I指刺激的物理量,K为常数。知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对能量分布较大的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来说,乘方函数的指数低,因而感觉量随刺激量的增长而缓慢上升;而对能量分布较小的通道(温度觉、压觉)来说,乘方函数指数偏高,因而物理量变化的更明显。但数量估计法不得不收到背景效应和反应偏向的影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心理学考研复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