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4:42:54

2016考研专业课:心理学之意识与无意识

众所周知,考研心理学是一门看起来丰富多彩,实际理论却复杂枯燥的学科,各种原理主义错综复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识点做个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复习,一起来看看吧。
    1.意识的含义
    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意识是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可从不同角度理解:意识是一种觉知、一种高级心理官能、一种意识状态。
    2.意识的种类
    (1)无意识,即潜意识;
    (2)前意识;
    (3)意识。
    3.意识的功能
    觉知功能;计划功能;选择功能;监控功能。
    4.睡眠
    (1)睡眠四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时,多为频率高、波幅小的β波。①第一阶段:轻度睡眠阶段,多为现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α波,个体身体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②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睡眠绽",个体较难被唤醒,持续约20分钟。③第三阶段:个体肌肉更加放松,脑电更慢,开始出现δ波,标志开始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持续时间约40分钟。④第四阶段:深度睡眠阶段,脑电多为δ波,身体各项指标变慢,会出现梦呓、梦游、尿床,很难被唤醒(第三、四阶段称为慢波睡眠)。⑤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sleep阶段):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和心律不规则,眼球快速上下左右移动,通常伴有栩栩如生的梦境。一般而言,随年龄增长,REM睡眠在总睡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在每次睡眠中,随着时间推移REM睡眠所占比率越来越大。
    (2)睡眠功能:①功能恢复理论认为,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②生态学理论认为,睡眠能够使个体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③睡眠中某个成分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状态有重要影响。例如,快速眼动睡眠对个体健康很重要。④睡眠体现了大脑节律性自我抑制调节。
    (3)睡眠特征:普遍性;必需性。
    5.梦
    在梦的研究中,研究者常借助诸如夜晚帽之类的仪器进行。霍布斯等人描述了奇异梦境具有不协调性、不连续性(主要特征)和认知不确定性特征。梦境转换中,多为类别内转换,没有非生物和人物相互转换的现象。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解释需要从显性梦境回溯到隐性梦境,梦中的符号和隐喻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
    (2)生理学观点:霍布森、麦卡利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神经随机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跟很多资料一样,我们的整理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切不可过于依赖,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努力把复习资料的用处最大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专业课:心理学之意识与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