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与统计复习重点提示与复习方法指导
心理统计大纲将心理统计的内容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
心理统计偏向于数学,对于文科的同学来说比较难,作为工具性学科,定义、理论观点不多,关键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在复习时要结合课后练习题,勤加练习,什么呀的问题对应哪种公式,需要亲自做过才能体会。
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围绕心理量表这个核心主要分为测验理论和测验应用两大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都重在理解,更多的思考其应用。
考点梳理
一、描述统计
(一)统计图表:统计图、统计表
(二)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三)差异量数:离差与平均差、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四)相对量数:百分位数、百分等级、标准分数、
(五)相关量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肯德尔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ф相关
二、推断统计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概率、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抽样分布
(二)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三)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的原理、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检验
(五)回归分析:一元线形回归分析、一元线形回归方程的检验、一元线形回归方程的应用
(六)卡方检验:拟合度检验、独立性检验
(七)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经典测量理论和真分数理论模型
(二)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测量的信度、测量的效度、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的误差: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测量误差的估计
(四)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题目的难度、题目的区分度、题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五)心理测量的编制技术: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题目编制技术
(六)心理测验的施测:测验的设计、施测得程序和步骤
(七)测验常模:常模与常模团体、分数转换与合成、常模的编制、几种常用的常模
(八)标准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九)心理测验理论的新发展:经典测验理论的局限、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测验等值
四、心理测验的应用
(一)成就测验:成就测验的定义、成就测验的编制、成就测验的标准化
(二)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定义、个体智力测验、团体智力测验
(三)能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
(四)人格测验:人格测验的定义、自陈测验、投射测验、情景测验
(五)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心理健康测验、态度测验、兴趣测验
(六)心理测验的应用
第三部分 复习规划建议
重点复习内容:
1.基本概念:考点、容易混淆的概念、常用的数值等
2.统计前提和测验特点:各种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心理测验的适用范围和独特特点等
3.简单的计算公式:z、t、F 的计算等
4.具体的统计方法:独立样本检验、相关样本检验、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等
复习方法:
1.充分阅读:通读参考书
2.梳理结构:统计方法选择、心理测验体系等方面的内在逻辑结构
3.注意细节:前提、特点、异同……等等
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通读参考书,初步熟悉和掌握考点
1.针对考纲,主要参考书通读2-3遍,辅助参考书涉及考点的部分至少通读1遍,不涉及考点的部分可以忽略
2.对于心理统计和测量的整个体系有一个宏观把握和感性认识
3.了解心理统计和测量的语言体系和符号系统
4.对于简单的概念,基本掌握
5.复杂的方法和理论,知道总体的解题步骤或理论要点
第二阶段:融会贯通,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1.多做一些课后练习和历年真题,通过练习
2.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和认识,发现自己还没熟悉的考点
3.搞清楚先前不太理解的方法和理论
4.把统计与测量中的相关考点结合起来看
5.结合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多做一些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面的练习
强化班:
1.帮助考生详细梳理心理与测量的知识架构体系
2.解决考生在自己复习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两个特点:“广”,“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