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心理学迷你考点解析
方差分析定义:(analysis ofcovariance)协方差是关于如何调节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应,从而更加有效地分析实验处理效应的一种统计技术,也是对实验进行统计控制的一种综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
意义:当研究者知道有些协变量会影响因变量,却不能够控制和不感兴趣时(当研究学习时间对学习绩效的影响,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智力学习兴趣就是协变量),可以在实验处理前予以观测,然后在统计时运用协方差分析来处理。
将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自变量中分离出去,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精确度和统计检验灵敏度。
方差是用来度量单个变量 “自身变异”大小的总体参数,方差越大,该变量的变异越大;
协方差是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 “协同变异”大小的总体参数,即二个变量相互影响大小的参数,协方差的绝对值越大,二个变量相互影响越大。
对于仅涉及单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其总变异仅为“自身变异”(如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资料,“自身变异”是指由处理和随机误差所引起的变异),因而可以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
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协方差分析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方法:
(一)回归模型的协方差分析
如果那些不能很好地进行试验控制的因素是可量测的,且又和试验结果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就可利用这种直线回归关系将各处理的观测值都矫正到初始条件相同时的结果,使得处理间的比较能在相同基础上进行,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做法在统计上称为统计控制。
这时所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是将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这种协方差分析称为回归模型的协方差分析。
(二)相关模型的协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中根据均方MS与期望均方EMS间的关系,可获得不同变异来源的方差分量估计值;在协方差分析中,根据均积MP与期望均积EMP间的关系,可获得不同变异来源的协方差分量估计值。
这种协方差分析称为相关模型的协方差分析。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一)横断设计
横断设计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横断设计的优点是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缺点是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
(二)纵向设计
纵向设计也叫追踪设计,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纵向设计的优点是可以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规律,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缺点是样本流失严重,重复测量降低数据可靠性,研究周期长。
(三)聚合交叉设计
聚合交叉设计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结合起来,既克服了纵向设计的缺陷,又保留了横断设计的许多长处,因而其科学性、适用性很强。
聚合交叉设计既可以在短期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的总体状况,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儿童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四)双生子设计
双生子设计通过比较两类双胞胎(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某一特质或行为上的相似性,可了解遗传、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高特斯曼(Gottesman,1963)提 出了研究双生子的原则: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任何的差异都可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然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因此,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完整研究这两种双生子,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的影响,或者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现。
艾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适应的影响,同时自我也是个人自我觉察和同一性的根源。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人格的发展按顺序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一种心理发展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化。
人生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有:
一是信任对不信任。在出生到1岁半的孩子,如果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如果不成功地解决发展危机,则在人格中形成恐惧的特质。
二是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1岁半到3岁左右的孩子,若能成功解决危机,则会形成意志品质;若解决不成功,则会在人格中形成自我怀疑。
三是主动性对罪疚感。3岁至6岁左右的儿童,发展出主动性或进取心,则会形成目的的品质;若不成功地解决本阶段的危机,则会在人格中形成无价值感。
四是勤奋对自卑。6岁至12岁的少年。如果勤奋感占优势,其人格就形成了能力的品质,若不能成功地解决本阶段的危机,则会在人格中形成无能感。
五是同一性对角色混淆。12岁至18岁左右的青年,如果能顺利解决发展危机,则具备忠诚的品质,如果不能成功解决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则在青年人格中形成不确定感。
六是亲密对孤独。18岁到24岁的成年早期。能成功解决发展危机,则形成爱的品质,若不能成功解决本阶段的发展危机,会导致乱婚。
七是繁殖对停滞。25岁到60岁成年期。如果繁殖感高于停滞感,在其人格中形成关心的品质,反之则会形成自私的品质。
八是自我整合对失望。60岁到终身。若自我整合胜过失望,则具有智慧的品质特质,反之则会导致无意义感与失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