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4:38:19

考研历史学历年真题泄露出题重点<br />

一、名词解释要引起重视
统考试题中,名词解释2——3个,占总分的1/4——1/3强,略低于或等于史料题、简答题的分值。从分值上看,似乎名词解释没有简答题重要。然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名词解释是贯穿于整个试题之中的。
其一,二十个单选题,大部分可以看做是名词解释的变形,如07的“稷下学宫”、“南衙北司之争”、“三法司”,08的“青铜器”、“《三国志》”、“农书”,09的“达鲁花赤”、“明儒学案”等。
其二,在史料题中,一种考察的方式是对材料中出现的名词进行解释,如07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传胪”,08的“都正”等。
其三,简答题(包括史料分析题中的简答题),有些是可以看成是名词解释的重新整合或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概述,最典型者如08的“元代行省”。

二、名词解释的三段论
    名词解释的结构一般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有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的答案。如07“推恩令”:“①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②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概括句:它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在整个答案中,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直接而准确地告诉阅卷老师,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从而使其了解自己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考生容易忽略这一项,应予以注意。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当然,也不可过分拘泥,因为有的名词是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如文化方面,就没有“行为”一项。又如“推恩令”,也不具备地点一项,有时原因与目的又可以合并说明。但时间一项一定要有,主要应指出朝代。
    分述部分: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该部分要尽量简洁地多写些要点,而不是就一点深入论述,因为名词解释按点给分的特点十分突出。就其与概括句的关系而言,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但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即有些内容可放在概括句中,也可放到分述部分,如战争的原因。
    结尾句:这部分较为简单。应指出该名词对历史的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
    据统计,历年统考名词解释的参考答案平均字数(包括标点)分别为:07年76.6字,08年85字,09年85.6字,三年平均为82.4字。阅卷按点给分,如果考生能答出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即使字数不足百字,依然能获得高分。但是不足百字答全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几乎不太可能。最难答全要点的是分述部分。由于名词的要点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则是尽量求全,这就使得答案字数比参考答案字数要多出很多。但并不意味多多益善,因为一个名词解释最多只有6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字数以150字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00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历史学历年真题泄露出题重点<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