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金融学考研知识点:凯恩斯流动偏好论
金融学是考研的热门学科,在此给大家分析了金融学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人们宁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蓄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因为与其他的资产形式相比,货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是因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1.交易动机(The Transaction Motive)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会有所提高,消费量增大,从而人们满足日常交易所需的货币量也增加。
2.预防性动机(The Precautionary Motive)
预防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如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应付失业和各种意外事件等。
用L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所产生的全部实际货币量,用y表示实际收入,则这种货币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可表现为:L1=L1(y)=ky
3.投机动机(The Speculative Motive)
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息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我们知道,一般而言,债券价格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其关系可以表示为:L2=L2(r)=-hr
4.货币的需求函数
L= L1 + L2 = L1(Y) + L2(r)=ky-h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