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4:32:04

2014教育学专业考研综合测试答案(四)

       2014教育学专业考研综合测试答案(四)
      新东方在线汇集整理了2014教育学专业考研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供考生参考,希望对参加2014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复习资料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频道!
    一、选择题
    1-5:CBCDB
    6-10:CACCB
    11-15:BBBBB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个别过程和特点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
    (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研究个体的差异性对做好困材施教工作非常重要。
    (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①它冲破了"正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三、分析论述题
    1.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 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①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行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②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③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④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性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⑤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其中 知 是基础,行,是关键
    ⑥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教育学专业考研综合测试答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