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4:31:05

2016经济学考研:国际贸易必背19个名词解释

2016考研暑期复习开始,在此整理了2016经济学考研复习必须掌握的19个名词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
    2016经济学考研:国际贸易必背19个名词解释
    1.过境贸易又称“通过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而言即为过境贸易。
    2.对外贸易量: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进出口量之和。
    3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指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用来表示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4、国际分工: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
    5、世界市场价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价格,也就是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它是商品的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
    6、转移价格:即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在跨国公司系统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交易时所采用的价格。
    7.里昂惕夫之谜——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又称里昂惕夫反论或悖论,他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根据H—O理论原理,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认为美国是一个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按照H—O原理,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对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比率进行了计算,目的是验证H—O原理,但是结果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理论推理结果正好相反。上述矛盾即为里昂惕夫之谜。
    8.产业内贸易:也称“部门内贸易”,是指两国在某些相当具体的产业部门进行相互贸易,即一国既进口又出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或者说,两国相互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
    9.管理贸易政策: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贸易制度。
    10.进口附加税是指进口国海关对进口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出于特定目的再加征的额外关税。它是一种临时性措施。
    11.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
    12.完税价格:是指经海关审定的作为计征关税依据的货物价格,海关按此价格照章征税。
    13.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国(地区)或区域组织为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和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产品质量等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的或资源性的技术性措施。
    14.国际商品协定: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初级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与进口国就该项商品购销、价格等问题,经过协商达成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
    15.最惠国待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它的基本要求是使缔约一方在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方享有或可能享有的待遇。
    16.国民待遇是指缔约一方保证缔约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17.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逐步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实现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并为此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18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国际化生产或经营活动的企业(或经营实体)。
    19.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出售或购买技术使用权的贸易行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经济学考研:国际贸易必背19个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