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4:30:49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收入反通货膨胀政策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主要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及西方经济学等内容,大家要根据报考院校要求进行准备。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和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复习。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收入反通货膨胀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因此,收入政策也叫做工资和物价管制政策。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会是垄断组织,工会与垄断厂商分别具有提高工资与商品价格的垄断力量。工会与垄断厂商的垄断,使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因此,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要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管制,实行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有三种具体方法:
    首先,实行工资和价格指导指标。工资和价格指导就是把工资和物价上涨的幅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1962年初,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在提交总统的年度报告中,首次提出实行工资和价格指导指标。当时规定,当年的工资和价格增长率为3.2%。但是,事实上,在工资限制在这个指标内的同时,商品价格则高出了3.2%这个指标,于是引起了工人的反对,到1968年,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于1962年提出的工资和价格指导指标暂告废止。
    其次,冻结工资和物价。在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三个月的工资和物价冻结的政策。同年11月,冻结工资和物价的政策进入第二阶段。这种政策,在抑制工资和物价上涨上,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美国的物价水平,1968年为4.2%,1969年为5.5%,1970年为5.7%,而在实行了冻结工资和物价的收入政策后,从1971年到1972中期,物价只上涨了3.2%。
    最后,实行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这种政策以减税、增税作为奖惩手段,以减税政策来奖励遵守工资增长界限的企业,对不遵守工资增长界限的企业实行增税政策以示惩罚。其实,这种政策仅为企业抑制工资上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动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收入反通货膨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