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结构性通货膨胀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主要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及西方经济学等内容,大家要根据报考院校要求进行准备。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和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复习。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结构性通货膨胀
这种理论从各生产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生产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赶超速度等角度分析了由于经济结构特点而引起通货膨胀的过程。其原因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希克斯的结构分析
此观点认为经济中可以分为扩展部门与非扩展部门。扩展部门在扩大,需要更多的资源与工人,而非扩展部门已在收缩,资源与工人过剩,如过资源与工人能迅速地由非扩展部门流动到扩展部门,则这种结构性通货膨胀就不会发生。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限制,非扩展部门的资源与工人不能迅速的流动到扩展部门。这样,扩展部门由于资源与人力短缺,资源价格上升。而非扩展部门尽管资源与人力过剩,但资源价格并不会下降,尤其是工资不仅不会下降,还会由于攀比行为而上升。这样一来就会由于扩展部门的总需求过度和这两个部门的成本增加,尤其是工资成本的增加而产生通货膨胀。
②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由于劳动部门的劳动生产部门不同:例如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高,服务部门劳动生产率低,而各个部门的工资水平由于攀比行为而向高工资水平看齐,也会使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而引起通货膨胀。
③托宾的观点
他认为,劳动市场的特点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有人没有工作,另一方面又存在有工作无人作。这种情况是由于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这些特征造成的劳动力不能迅速流动而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工资能上不能下的刚性,有失业存在,工资不能下降;有空位存在,则工资上升。这样工资总水平的提高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