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4:30:35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周期性失业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主要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及西方经济学等内容,大家要根据报考院校要求进行准备。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和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复习。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期因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当经济增长处于高涨阶段时,就业量增加,失业量减少;经济增长处于下降阶段时,就业量减少而失业量增加。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当实际的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消费疲软,市场不旺,造成企业投资减少从而减少雇佣人员而形成周期性失业。通货紧缩时期的失业也可看作是周期性失业。
    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又取决于总需求。可以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这种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AD0)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ADf)时的差额,实际就业量(U0)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就业水平(Uf)总需求之间的差额。见下图。
   

    6.1.3失业的影响
    (1)经济影响 - - 奥肯法则
    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的最大代价就是导致了部分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曾于1962年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发现,这一发现被称作“奥肯法则”。该法则说明的正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精确联系。奥肯法则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29~1979)提出来的失业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降相互关系的原理。根据统计数据,奥肯看到了与既定的短期失业率增加相联系的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二者呈反方向的比例变化。这种变化关系表明,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他据此还指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由此,反过来讲,如果要使失业率降低1%,则国民生产总值就必须增长约2.5%。许多国家的实践过程中,奥肯法则都显示出了令人吃惊的正确性。奥肯法则揭示了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失业的变动引起经济增长的变动,同样,经济增长的变动也引起失业的相应变动。从失业增加引起经济增长减少的角度看,奥肯法则其实说明了失业对经济带来的损失。
    失业对厂商的影响。失业增加后,厂商产品的销售市场萎缩,有效需求下降。于是产出降低,生产能力闲置,生产规模缩小,利润率开始下降。厂商面临如此景况,就减少投资需求,减少新生产能力的形成。
    失业对家庭的影响。失业增加使失业者的家庭收入和消费受到消极影响。失业后,家庭收入急剧下降,消费支出也随之下降。
    失业对政府的影响。失业使经济成长放慢,政府税收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
    (2)社会影响
    失业给失业者及其家庭带来精神和心理伤害。失业会导致个人的尊严受损,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和疾病增多,失业还会导致犯罪增多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周期性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