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均衡利率
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主要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及西方经济学等内容,大家要根据报考院校要求进行准备。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和大家分享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复习。2016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均衡利率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与银行的硬币、纸币与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货币供给分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与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狭义的货币供给用M或M1表示。由于银行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取,并可当作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因而属于狭义的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加上银行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广义的货币供给用M2表示。如果M2加上个人与企业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就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以后分析中使用的货币供给是指狭义的货币供给即M1。
另外,分析中所使用的货币供给量是指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如果用M、m、P分别表示名义的货币供给量、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价格指数,三者的关系为:
货币市场的调节,会使货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均衡利率。上图说明了均衡利率的形成。如果市场利率r1低于均衡利率r0,说明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人们感到手持货币量少,此时,人们就会售出手中的有价证券。随着证券供给量的增加,证券价格就会下降,利率相应就会上升,货币需求也会逐步减少。货币需求的减少、证券价格的下降与利率的上升一直持续到货币供求相等、均衡利率r0的形成为止。反之,如果市场利率r2高于均衡利率r0,说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人们认为手持货币量太多,此时,人们就会利用手中多余的货币购买有价证券。随着证券需求量的增加,证券价格就会上升,利率也就会下降,货币需求会逐步增加。货币需求的增加、证券价格的上升与利率的下降会一直持续到货币供求相等、形成均衡利率r0为止。只有当货币供求相等时,利率才会相对静止不变。
均衡利率仍然会随着货币供求的变化而变化。自己可用图进行说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