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管理类联考:逻辑规律提怎么解
管理类联考逻辑部分考察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考生加强对逻辑规律的把握,不然做题就会混乱,不知所云,不知所选。下面新东方在线以实例为大家讲解逻辑规律题的做题方法和技巧。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中总有涉及逻辑规律的试题。这种类型试题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在题干中出现这样的条件:
几句话中只有一句(或二句)是真的。
几个预测中只有一个(或二个)是假的。
逻辑考试中逻辑规律的运用是极其广泛的,我们先看一道直接运用逻辑规律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的例题:
1、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乙说:“丁不是团员。”
丙说:“乙也不是团员。”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已知只有一个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说假话的是丙,丁不是团员。
D.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E.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这道试题涉及矛盾律,没有矛盾律的基本知识,想正确地解答这个问题是相当困难的。
矛盾规律是逻辑试题中用得较多的一条规律。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或者说,对同一个对象不能有相互矛盾的思想。既然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是,那就表明这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哪些形式的命题构成相互否定的关系呢?下列几对命题就是经常涉及到的:
(1)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
(2)这个S是M,这个S是P;
(3)这个S是P,这个S不是P;
(4)所有S是P,有的S不是P;
(5)所有S不是P,有的S是P;
(6)p并且q,非p或者非q;
(7)p或者q,非p并且非q;
(8)如果p,那么q;p并且非q;
(9)只有p,才q;非p并且q。
其中(1)和(2)这二对属于反对关系,(3)~(9)这七对属于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不仅仅是上面所列的几对)。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的共同点是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根据一个为真,即可确定另一个必定为假。所不同的是,反对关系不能为真,却可以同假,例如,“所有的人都是医生”和“所有的人都不是医生”二者都是假的。矛盾关系则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例如,“太阳系所有的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和“太阳系有的行星不围绕太阳旋转”,二者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要正确解答试题1,首先必须研究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话中哪两句具有相互否定的关系。不难看出,甲的话“我班同学都是团员”和丙的话“我班有人不是团员”是相互否定的(二者实质上是矛盾关系)。既然甲和丙的话是相互否定的,那么根据矛盾律,其中至少有一句话是假的(尽管目前我们尚不知道哪句话为假)。根据题意,四个人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假话,那么毫无疑问,这句假话一定就在甲和丙说的两句话之中。剩下的乙和丁的话就都是真话。既然乙和丁的话都是真话,那么就可以知道,乙不是团员,丁也不是团员。由乙和丁不是团员,可知丙的话为真,而甲的话为假。由此,可知正确答案是选项A。
在逻辑试题中用到最多的是排中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有一真,不能都假。排中律仅仅适用具有矛盾关系的一对命题,如上面列举的(3)~(9)。矛盾关系的特征是二者既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二者之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对于逻辑试题的解答起到了重要的帮助。而且,随着近几年考试的题型来看,单纯考逻辑推理的题目也占了很大的分值。希望大家以后在逻辑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这方面的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