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硕士考研心态激励篇(一)
对于很多向往研究生的学生来说,金融硕士考研更是一场有准备的持久战,所以,你们需要一些精神的食粮。下面就是对考研金融硕士生的激励篇一。《资政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这个故事是说: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的时候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吧?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听说,国君需要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知人善任,而不是把心思用在“审查乐音”上。对于一个国君而言,事必亲躬、勤政廉政都未必能把国家治理好,如若再把更多心思花在其他的琐事上,就可以说是昏庸了。田子方的话在今天仍然不乏启示意义。对于即将开始研究生生活的学生来说,三年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果不在入学之初就明确读研三年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就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到头来一事无成。
读研三年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有的人认为是多参加校园活动,担任学生干部,避免成为书呆子;有的人觉得应该多做一些相关兼职,在获得物质报酬、贴补日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个人经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还有的人认为应该处处留心,尽可能地积累人际关系,寻求创业机遇……
以上观点都不失为明见,但我个人仍然固执地认为,读书还是最重要的。说它最重要,原因有二:一方面,你是一个学生,读书是你的天职,就像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样。另一方面,人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任务和使命,而读书就是你这一阶段的“天命”,其他的事情,你以后有时间再去做。
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越是简单的道理往往越难进入我们的视线。也许是因为刚刚从考研战场上凯旋的勇士们疲惫了,满足了,认为付出的努力已经足够了;也许是因为大学的校门敞开了,图书馆里的书桌逐渐地不拥挤了,年轻的心更加渴望自由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诱惑多了,人心浮躁了,就业压力增大了;也许是因为各种消极言论滋生了,各种负面新闻增多了,困惑焦虑越来越多了。我们看到,很多人考上研究生以后,一开始还能像读大学时那样中规中矩,而当外在束缚越来越少,所谓的自由越来越多时,很多人便无法把握自己的自由权。西方一位哲人说:“你有自由意志,成人成兽全在你自己。”自由是令人欣喜的,但是自由也是相当沉重的,如果把自由当成了盲目放纵、为所欲为,甚至胡乱跟风,这将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清华大学的葛兆光先生曾经在故书堆里翻出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当初的环境不可谓不恶劣,条件不可谓不艰苦,可是那个时候的学士论文水平却远远超过了现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水平,那些毕业论文中所体现出的治学态度和知识掌握都令吾辈汗颜。值得回味的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以后并没有走上学术的道路,而是奔向了其他行业。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非常优秀,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所以我认为,读书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学习的时间里认真学习,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不急躁、不妄动,养成一种好学习、乐于求知的良好习惯。俗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还有比读书更好的修身养德的方式吗?
钱理群先生在北大的时候,每逢新生入学,他都会语重心长地寄语那些刚刚进入象牙塔的学子:“你必须要有坐冷板凳的心态和精神,因为你只有学会坐冷板凳,以后才会不坐冷板凳。”很早就记住了这句话,但却没有切身的体验,直到今天,在工作了三五年以后,才对钱先生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以前总是“束书不观”,才有今天的“游谈无根”。正如北齐颜之推在他著名的《颜氏家训》中所说的:“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现如今,在繁琐的工作中摸爬滚打,还有多少时间、精力、兴致去读书?不少人正在为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读书而懊悔不已!
时不我待,一个人真正“专职”学习的时间其实没有多少。对于希望尽早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来说,研究生阶段将是你人生中最后一个系统接受教育的机会,你怎能忍心让这样的机会白白浪费?而对于那些希望一直读下去,并从事本专业研究的人来说,你又怎舍得让这一分一秒的宝贵时间如水逝去?
这里是对考研金融硕士生激励篇一,由于字数过多,所以我们的小编们分成了两部分,所以,希望大家能继续看一下第二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