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13 20:05:47

431金融学复习逻辑面面观

  常老师私人微信cl349625454

  常老师寄语:金融硕士刚起步不久,虽然国家给定考试大纲,每个学校也会制定大纲。但事实大纲给的只是一个框架,在复习过程中,实际作用不大。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走弯路,把握不住重难点,事倍功倍。金融学的参考书都很厚,很多内容都不怎么考。有的学校指定参考书,有的学校不指定,即使指定参考书的学校也不严格按照大纲来。为了更好的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进入理想的院校。常老师结合五年考研经验和四年辅导金融硕士的经验。这里常老师以黄达《金融学第三版》为例,告诉大家如何做到针对性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常老师概述:第一章内容虽然不难,但是整体比较散,很多东西在复习过程中抓不住重难点。第一章里牵涉到很多基本概念和原理,后续章节中会陆续用到,很多都是分析题问答题计算题的元素。因此常老师建议:一定要静下心来,把基本概念掌握透彻。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切记: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要一步步来。
  第一节:初识货币
  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简单的了解下即可:货币收支的几种形式;货币债权债务的普遍存在,孕育了金融活动
  二、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货币在国际上的收支活动;了解外汇的概念(重要)
  三、货币流通
  理解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的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是几千年钱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
  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两个阶段:先是物物直接交换,然后是通过媒介的交换;
  二、古代货币起源说(不用看)
  三、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价值及价值形式
  理解下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唯一途径(简单理解,政治里也会涉及到)
  四、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理解三种价值形式,看着简单,一定要深入理解下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五、从交易的社会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的交易(不用看)
  六、进一步的探索超出金融学科的任务(不用看)
  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
  一、古代的货币(不需要看)
  二、币材
  币材的四个特点:
  1.价值比较高2易于分割3易于保存4.便于携带
  简单理解下: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三、铸币
  理解铸币的定义即可,其他不需要看;
  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四、劣质铸币
  记忆并理解劣币驱逐良币律:当劣币出现于流通之中时,人们则会把足值货币收存起来。其他的不需要看。
  五、用纸做的货币(不需要看)
  六、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简单理解下银行券和纸币的定义,及存款通货(都属于信用货币)
  七、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存款货币(理解概念,等同货币)
  定期存款、居民银行储蓄——也是货币,只是不能直接流通
  八、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
  1.外币存款2.外国政府的债券、外国公司的债券和股票
  九、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不用看)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非常重要)
  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一定要深刻理解和记忆,看上去并不难,但是很重要
  二、货币单位(不用看)
  三、价格波动(不用看)
  四、货币购买力
  1.货币的购买力——价格的倒数。
  2.购买力平价(ppp):记忆理解并掌握
  五、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1.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商品流通
  2.在商品流通中,其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
  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1.货币给出价格 2.货币媒介交易
  七、支付手段
  1.赊买赊卖;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就是起着支付手段的货币
  2.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难以分开,两者统称为流通中的货币
  八、流通中的货币
  1.发挥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货币都是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合二为一:购买和支付手段
  九、货币需求
  1.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购买和支付手段需要现实的货币
  3.货币需求:M=PQV,这个只是简易的模型,但是非常重要,理解记忆。
  4.恒等式:MV=PQ;不论什么时候都成立,后期各种变形很复杂,一定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十、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简单理解下就行)
  1.当具备给出价格和交易媒介的货币一经产生,便立即具备了用来积累价值、保存价值、积累财富、保存财富的职能。
  2.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不仅包括对现实流通着的货币——包括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还存在着对保存价值的货币需求(这句话会涉及到后面大的分析问题,为啥货币政策无效,好好理解其中的美)
  十一、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汇率
  1.货币在国际交往中,依然是计价和支付的手段。
  2.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比率、兑换比率
  第五节、货币界说
  一、职能视角的货币界说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二、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
  三、货币与流动性(后期重点,简单理解下)
  四、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有点高深,不用看)
  五、货币与财富(不用看)
  六、货币与法(不用看)
  七、货币的权势与无货币的“理想社会”(不用看)
  八、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
  1.M1:直接称为货币,包括通货和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2.M2:把M1之外可构成M2的称为准货币:如定期存款等
  这个问题先简单理解下,后续章节会有详细介绍
  九、生产关系的体现(不用看)
  第六节 货币制度
  一、币材的确定
  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比如:以金为币材的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基础概念,一定要好好理解)
  二、货币单位的确定
  1.货币单位的名称2.货币单位的“值”
  知道这两点即可,其他复杂内容都不需要看。
  三、金属货币的铸造
  理解一个概念即可:
  铸币税:铸造重量轻、成色差的铸币并强制百姓按铸币面值接受,从中形成的财政收入。
  四、本位币和辅币
  基本概念:
  1.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为本位币或者主币。
  (1)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2)现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称为本位币,其含义是用以表示它是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
  2.辅币:小于一个货币单位的流通手段,多为本位币的是1/10、1/100,多由贱金属铸造,为非足值通货。
  五、对钞票和存款货币的管理(后续内容)
  六、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1.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
  2.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七、金本位发展史(简单了解下)
  温习下劣币驱逐良币律。
  八、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制度(不需要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31金融学复习逻辑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