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政治拾遗补缺重点补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马原)
2013考研政治拾遗补缺重点补充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马原。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重点试题
分析题的重点首先是中美关系;其次是分析西方国家新干涉主义的内容、依据和意义;第三是中国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第四是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等事例来认识和分析党中央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判断和对策主张。
参阅试题:
1.之四p33:38(1)(中美关系)、38(2)(新干涉主义)。2. 之四p66:38(2)(中俄关系)。3. 之四p81:38(2)(中美、中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4.之三p67:第4(中非关系)、6题(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补充试题
1.材料1
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中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也肩负着重要的共同责任。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我们希望美方与中方共同努力,切实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材料2
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直至宣布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稳步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材料3
在一些非洲和区外人士看来,中非关系是一个强大和有战略的中国面对一帮弱小且凝聚力不强的非洲国家。中国对非洲影响巨大,非洲对中国影响则小得多。还有人批评中国在非洲搞“新重商主义”。其实,现在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当地需求已成为展非洲市场的5个优先考虑因素之一。2008年统计数字表明,除安哥拉和塞拉利昂外,在非中国公司85%的员工来自当地。此外,中国企业也更加重视在当地履行社会责任。
材料4
10年来,东亚合作发展历程留下深深印记。这10年,也是中国从更大范围、更多领域融入并推进东亚合作的10年。
中国不断密切同地区各国的协调与合作,推动中国—东盟(10+1)、东盟—中日韩(10+3)、中日韩合作向纵深发展。中国率先同东盟建立自贸区,带动日、韩等多个经济体同东盟签署自贸协定。中国自2010年以来连续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则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10年间增长近6倍。10+3框架下外汇储备库建成,其规模已扩大到2400亿美元。此外,亚洲债券市场、大米紧急储备等倡议也取得重大进展。
材料5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是非法无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钓鱼岛回归中国。无论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长期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时制造事端。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附属的南小岛、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
中国坚决反对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定不移,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3、4回答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布局。
(2)根据材料5回答维护国家主权和走和平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我们要致力于构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不断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进双方战略互信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作,加强两国在能源、高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在美大选后平稳过渡,实现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中美关系的良好开局,为更长时期内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奠定坚实基础。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进一步加强新兴大国协调合作。
我们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扎实推进周边互联互通和经济金融合作,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加大对周边国家帮扶力度,促进与周边国家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多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
我们要积极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中非高层往来,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成果,深化同拉美国家能源资源及其他领域合作,加强与拉美地区组织的对话交流,进一步巩固我总体对外关系的基础。
我们要大力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进程,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推动各领域国际规则的完善和制定,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2)维护国家主权和走和平发展道路,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不意味着要放弃中国的合法权益,不是以牺牲中国国家利益为代价,不是要拿原则去做交易。无论对大国还是小国,强国还是弱国,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都是外交的首要目标。
2.上海合作组织良好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年来的作用是什么?金砖国家和二十国集团的出现表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
(1)上海合作组织良好发展的原因: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于其探索并走出了一条新型区域组织合作之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与成员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相适应,创立了以“上海精神”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
(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年来的作用有: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年来,朝着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的既定目标稳步迈进,在成员国之间营造了团结和睦的政治环境,形成了打击“三股势力”的强大合力,密切了经济合作关系,培育了世代友好的信念。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我们今天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维护共同利益奠定了基础。
(3)金砖国家和二十国集团的出现表明:①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日益紧密。③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④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历史文明可以相互借鉴,不同文化传统可以相互交流。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重点试题
哲学分析题的重点首先是认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发展规律、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等;其次是唯物辩证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质量互变规律、矛盾运动规律等;第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应用。第四是唯物史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政经选择题答题思路是批判资本主义,科社选择题答题思路是歌颂社会主义。
参阅试题
1.之四p24:34(1)(认识论中的实践和认识、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真理和价值的关系)、2.之四p72:34(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34(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3.之四p57:34(1)(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补充试题
(一)分析题
1.材料1
今日中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文化力量悄然开枝散叶,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正在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中国软实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材料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建设相衔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迫切需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3
10年来,我们既不是一味地固守传统,也不是一味地盲目学习,而是在比较中吸收世界文明的发展成果,并逐渐摸准了复兴本土文化的发展路向。这是10年来我们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就,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民族的文化自觉。
摘编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文化力量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中国软实力”?
(2)结合材料2回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3)请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原理分析我们是如何在文化领域取得最大成就的?
答案要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意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发展质量的提升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文化发展道路,这正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也只有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才能促进我们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才能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说明,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只有形成了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对社会存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今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文化力量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中国软实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体系的核心,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中体现,又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国之魂”。那么,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为制度、决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最终价值依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了共同的价值认同、形成价值共识,积极有效地引领了社会思想意识,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既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又实现了个人的全面发展。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维护我们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
(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是扬弃。我们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对待中外文化的问题上,我们做到了坚持批判地继承、创新地发展。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既不一味固守,又不盲目批判,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西方外来文化,我们既不盲目抄袭,又不一概否定,而是积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因此,我们才能在文化领域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向,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
2.材料1
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材料2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材料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请回答:
(1)材料1中“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与材料2中三个“没有变”是否矛盾?其中蕴含怎样的辩证法思想?
(2)综合三个材料,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要点:
(1)材料1中“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与材料2中三个“没有变”并不矛盾,其中蕴含了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质变量变规律认为,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材料1中“十年来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正是我国社会主义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有了这样的质变,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变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材料二中三个“没有变”正体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虽然有部分质变,但没有发生实质性质变,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最大国情。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2)通过三个材料,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以下启示: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深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只有形成科学的理论才能对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就要求我们运用辩证法的思想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五位一体”全面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指明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
(二)选择题
Ⅰ单项选择题
1.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在中国开设的餐厅共达3000余家,聘用的中国劳工达20万人,其中大约有80%是非全日制工人(钟点工)。粗略计算,如果非全日制工每人每小时少发2元钱,按每人每天工作5小时,每月工作21天计算,一年下来,这三家餐厅企业每年至少少发给中国劳工约4亿元之巨,这比三家企业全年向中国交的税还多。这则材料体现
A. 美国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争夺销售市场
B.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在跨国公司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C. 美国的跨国公司是以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赚取利润的
D. 美国的跨国公司是以在发展中国家赚取利润为目的(C)
2.剩余价值是
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 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也在流通领域中产生(C)
3.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这一观点表明
A.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
B.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
C.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满足全社会的需求
D.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生产商品的价值(B)
4.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中,最重要的是
A. 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B.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 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 D.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C)
Ⅱ多项选择题
1. 世界关注的美国总统大选于11月6日落幕。美国媒体估算,今年总统选举的总体花费超过60亿美元,成为美国“史上最烧钱大选”,在2012年世界大选年中成了一道独特的“烧钱风景”。在这次奥巴马和罗姆尼的较量中,由于新的捐款限额没有上限,富人们对大选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正如《纽约时报》社论所说:“眼下,如果一位国会议员站到一个特种利益集团的对立面,后者的游说人现在可以威胁说:我们会调用一切资源将你拉下马。”美国的总统选举
A. 是美国社会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B. 体现了美国的民主是自由的民主
C. 使美国民主制度的资本化越来越严重
D. 是造成美国社会严重不公、贫富严重不均等众多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ACD)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原因在于它
A.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手段
B.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过程
D.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决定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ABCD)
3.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是
A. 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实质
B. 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C. 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D. 同唯物史观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ABCD)
4.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
D. 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ABCD)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句话说明
A. 无产阶级必须经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B. 无产阶级革命要彻底消灭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
C.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D.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要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ABC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