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11:22:55

考研政治真题演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题演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反映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本期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真题演练:
    2007年多项选择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解读】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这个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本题的内容出自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的部分相关论述,如“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等。命题将这些内容结合成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回答此题,比较容易得出A、B、C选项都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而D选项讲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即转移了就不再是农民,也没有培养的内容,故不选。
    2006年多项选择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解读】本题属于有关“三农”问题知识点的内容,考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及其依据,属于综合理解的灵活试题,全部选项都正确。
    2000年多项选择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它
      A.为人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E.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提高
    【解读】本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E选项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因为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是提高而是下降。正确选项为ABCD。
    2009年单项选择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解读】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识记,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8年修订版的大学政治理论课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指出,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故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C选项是农民素质的反映,D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真题演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